中水回用系统与污水处理技术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BMR工艺的技术特点 基本无异味,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有利于室内安装。 运行维护简便,可全自动运行,生物膜及载体使用寿命长,6~10年后才需更换。 处理设施可设备化,直接安装在地面,无现场土建工程,根据处理水量可将设备方便组合,建设周期短。 进水管 进气管 排污管 出水管 进水管 出水管 4. BMR一体化设备 BMR一体化设备结构图 生物滤膜 好氧微生物 难降解污染物 载体为1.4*0.8*2.8cm的小块,密度小于水,在反应器内呈悬浮态。 生物反应作用过程: 好氧菌死亡后释放出的生命物 质会被厌氧菌分解成可利用的 有机物,从而减少了污泥量 难降解物质被截留在填料内 部,在厌氧条件下水解酸化, 流出,被好氧菌分解 反应罐填料为改性纳米材料, 孔隙内附着生长厌氧微生物, 外表面为好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 易降解污染物 生物膜不会 大片脱落 微生物 水流方向 污染物 载体 生物膜作用过程: 被生物膜吸附、截留的污 染物,最终被微生物降解, 降低膜污染程度,延长使 用寿命 处理的污水全部流经生物 膜,携带的污染物被生物 膜吸附、截留 生物膜载体为改性纳米材 料,卷成圆筒置于罐中, 孔隙内附着生长微生物 设备型号 BMR-1 BMR-2 BMR-3 处理水量 1m3/h 2m3/h 3m3/h 生物 反应罐 直径(mm) 1400 2100 2600 高度(mm) 2800 2800 2800 生物 膜罐 直径(mm) 1000 1000 1000 高度(mm) 1000 1000 1000 进水管 DN25 DN40 DN50 出水管 DN40 DN50 DN65 进气管 DN25 DN40 DN50 排污管 DN50 DN80 DN100 一体化设备的参数 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维护 (1)一体化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自动运行,无须专人职守 (2)若有除磷要求时,须人工调配除磷药剂 (3)每运行3-6个月须从生物罐底部排水阀快速放水一次,放水体积约为罐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以排除累积的杂质颗粒。 BM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安装简单,仅需将地面夯实,直接放置一体化处理装置即可。 四、工程业绩 SYS速分生化处理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故宫博物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稻香湖综合示范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66267部队、北京恋日绿岛家园、北京京客隆生鲜配送中心、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训练中心哈尔滨道外客运站、石家庄裕园广场、天津贻信园、西安大学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科研楼、北京朝阳公园金牌俱乐部、密云工业开发区等几十处工程; 处理设施运行现场照片 机房设备照片 洱海污水处理厂 处理量:10000m3/d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放映结束 欢迎批评指导!! 中水回用系统及 污水处理技术介绍 制作:张欢 电话内容提要 中水回用系统 速分生化处理技术 BM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重点工程介绍 一、中水回用系统 中水回用系统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需要与雨水收集、景观水体进行综合设计。 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的总原则是采用节水技术与节水材料,同时积极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尽可能节约、回收、循环使用水资源,分质供水、按需供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新水的消耗,控制污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营造建筑与场地良好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维持水的生态循环,保护地表与地下水环境。 中水回用系统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部分组成。中水回用的用途决定回用水质,结合原水水质,从而确定处理工艺。 1.气味问题 污水处理厂产生不良气味,致使多年来污水处理厂建设,执行“宜远不宜近”的原则,继而导致管网投资庞大,回用成本高。 处理工艺上解决气味问题 2.污泥问题 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大量剩余污泥处理困难,增加投资、处理成本。 污泥减量化问题 处理程度高 运行费用低 存在问题 气味问题 、污泥问题 、建设规模与实际负荷差距问题、微污染水的治理难 、运行成本问题 、运行操作复杂问题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污废水的处理均采用以生物处理为主的工艺技术,原因在于生物处理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程度高的优势,但同时生物法也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生物法 3.建设规模与实际负荷差距问题 污水处理厂建设,执行“宜大不宜小”的原则,造成建设规模与实际负荷的巨大偏差,运行成本高,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模块化建设、模块化运行 4.微污染水的治理难 地表水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但其水质指标较污水要低很多,造成常规污水生物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