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pptxVIP

中国金融史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 国 金 融 史 主讲:范晓婷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三国魏晋与南北朝的货币 一、金属铸币的流通 二、实物货币的盛行 三、贵金属金银渐趋消失 第二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信用 一、官府赈贷与官负民债 二、寺院经济与质库 三、寺院外的高利贷 第三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金融理论 一、钱神论 二、废钱用谷帛之争 三、南朝围绕货币不足展开的争论 第一节 三国魏晋与南北朝的货币 历时370年(220-589年),战乱致社会生产严重破坏,商品经济发展受挫,货币体系受到极大影响,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 货币总体情况: 实物货币盛行,是货币体系中的高位货币; 金属铸币流通范围缩小,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脱离,币值波动剧烈; 金银淡出流通领域 曹操(左)与魏文帝曹丕(右) 曹魏(220-265):曹丕篡汉/胁迫禅让 操、丕、叡、芳(懿)、髦(师、昭)、奂(炎) 蜀汉(221-263):刘备、诸葛亮、刘禅 孙吴(222-280):孙权 西晋(265-316):司马炎篡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游牧内迁) 五胡十六国(301-460):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晋(317-420) 北朝(439-581):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 南朝(420-589):刘宋(刘裕篡东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东晋 十六国 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刘备(左)与孙权(右) 西晋武帝司马炎 一、金属铸币的流通:前代旧钱+汉五铢; 各政权自铸铜(铁)钱 (一)三国时期的铸币流通(220-265年) 1.曹魏地区流通五铢:三兴废 董卓铸小钱后,物价狂涨,实物交易 (1)208年,曹操罢小钱,还用五铢,流量短缺物价狂跌,废 (2)221年,曹丕恢复,因谷贵废 (3)227年,实物货币弊端暴露,恢复 “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 2.蜀汉与东吴 经济基础发展弱,武装导致财政压力大,变相实行通货膨胀,以铸币减重作为财政搜刮手段 (1)蜀汉 初期:军费不足,铸行“直百五铢”,大而厚重 后期:铸“直百”钱(薄小)、“蜀五铢”、 直一钱、定平一百、太平百钱 (2)东吴:铸行五种铜钱,主要流通两种 大泉五百 大泉当千 大泉两千 大泉五千 大泉五十 (二)两晋时期的铸币流通(265-420年) 1.西晋:未铸钱,流通前代旧钱 2.东晋:不铸钱政策,流通孙吴铸币,比轮、四文、沈郎钱、女钱、稚钱 ——两晋不铸钱,流通中被剪凿销毁,轻重杂行出现钱荒 3.北方十六国:铸币流通极度萎缩、以实物贸易 后赵石勒铸造“丰货钱” 成汉李寿铸造小钱:直汉兴、横汉兴(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三)南朝时期的铸币流通(420-589年) 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为适应发展需要及财政需求,四朝纷纷铸币,前后共铸钱12次。但货币制度混乱、比值波动剧烈,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出现,货币流通十分紊乱。 1.刘宋 (1)430年“元嘉四铢” 初铸重如其文,不久减重。突破了以“五铢”为名的传统钱制,同时也结束了自西晋以来不铸钱的不正常局面。 孝建年间财政困难,国用不足,货币流通恶化。 (2)454年“孝建四铢” (3)465年“永光二铢”和“景和二铢” 两种二铢钱行制恶劣,强制按照大钱价值行使。 (4)宋末允许民间私铸,鹅眼钱与綖环钱等小钱盛行 “有时钱货败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綖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宋书。颜俊传》) 虚价大钱与小钱泛滥,通货膨胀严重。 (5)宋明帝禁小钱与私铸,断新钱专用古钱,通货紧缩 2.南齐 深恐通货膨胀,施行通货紧缩政策,整朝仅铸钱一次 490年,齐武帝派人到四川铸钱,仅铸一千多万钱即因成本高而放弃。 铸币价值高,百姓只有用更多的产品才能换取货币,客观上家中了百姓的负担。 大量好钱积聚在府库之中,加剧了通货紧缩程度,物贱钱贵。 3.南梁 为弥补政府财政开支和军费不足,大肆铸币,铜铁钱流通情况混乱。 (1)502年铸“天监五铢”(肉好周廓) “公式女钱”(没有外廓) 虽大量铸钱,但社会上依然主要流通古旧钱,即使下令统一使用新钱,效果也不大。 (2)523年铸铁钱,禁铜钱,以期统一币制 历史上我国政府第一次大规模在整个南方地区铸行铁钱。 铁五铢 大吉五铢 大通五铢 大富五铢 铁钱在流通中“两当一”,2枚铁钱=一枚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