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的LA.doc

文件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的LA.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49 卷 第 18 期 2004 年 9 月科学通报 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的 LA-ICP-MS U-Pb 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陈丹玲 刘 良 孙 勇 张安达 柳小明 罗金海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 E-mail: dlchen@nwu。edu。cn) 摘要 对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中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 LA-ICP-MS 微量元素分析和 U-Pb 定年。 结果表明,这些锆石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核部主体由扇形或面形分带区域组成,局部显弱分带或云雾状结构,具低的 Th,U,REE,HREE含量和低的 Th/U与较高的(Nd/Yb)N比值,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生长的锆石的稀土配分型式,应属变质成因; 核部的外围存在一窄的亮色环边,与核部界线呈浑圆状或港湾状,为后期退变质影响的结果。 对 11 粒锆石核部区域的 24 次 U-Pb 同位素分析获得 Pb/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 485±3。3 Ma,代表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 该年龄值与206秦岭岩群北侧的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值(507±37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在北秦岭秦岭岩群南北两侧存在同时代的两条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 初步认为这两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可能分别对应于早古生代时期秦岭古洋盆和二郎坪洋盆俯冲消减引发的微陆块之间或微陆块与岛弧地体之间陆壳双向深俯冲碰撞作用。 关键词 北秦岭松树沟 高压基性麻粒岩 锆石 U-Pb 年龄 早古生代碰撞作用  微量元素 近年来,在北秦岭秦岭岩群的南、北两侧相继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北侧高压岩石分布在河南卢氏县狮子坪以北的官坡-双槐树一线,由出露在近邻朱阳关-夏馆断裂带南侧秦岭群片麻岩中呈透镜体状的榴辉岩[1,2]组成,杨经绥等人[3]在该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锆石中发现了指示超高压变质的特征矿物金刚石和柯石英,并利用锆石 SHRIMP 方法确定北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时代为507±37 Ma的早古生代。 南侧高压岩石呈透镜体状断续出露在陕西商南县松树沟-河南西峡县寨根一带,主要由高压基性麻粒岩[4,5]、长英质高压麻粒岩[6]和高压不纯大理岩[7]构成。 Liu等人[8]进一步在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石榴石中又发现指示超高压变质的各种显微出溶结构,指示南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但南带的这些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至今均缺乏准确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然,对比秦岭岩群南、北两侧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在形成时代方面的异同,对深入探讨北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探讨它们与中国东部大别-苏鲁和西部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构造关系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中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显微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对锆石进行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和 U-Pb 定年,为探讨北秦岭南北两侧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关系提供精确的年代学约束。 1 地质背景和岩石学特征概况 北秦岭造山带是指秦岭商丹断裂带与洛南-栾川-方城断裂带之间的秦岭北部区域(图 1),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自北而南依次为宽坪岩群、二郎坪岩群: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它们之间均以大型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带为界,相互逆冲叠置,并沿北西西方向平行展布,构成了北秦岭造山带的主体。 秦岭岩群是北秦岭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西起陕西太白、眉户,向东沿经商丹、河南西峡和内乡及南阳盆地至桐柏一带断续出露(图 1),为一套中深变质杂岩系,主体由片麻岩、角闪岩和大理岩组成,变质程度普遍为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岩相,形成时代为早元古代(2000~2200 Ma),经历新元古代(1000~800 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变形[10]。 二郎坪群 分布在秦岭岩群以北、宽坪群以南,其下部由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和蛇绿岩类岩石组成,化石时代为奥陶纪-志留纪[10]。 丹凤群分布在秦岭岩群南侧,构成分割南、北秦岭的缝合构造带,是秦岭古生代洋盆闭合的产物[11],主体具有以岛弧型火成岩为特点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组合,包含岛弧陆缘浊积岩系,化石时代为奥陶纪~志留纪。 宽坪群主要由一套变质变形的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组成,形成时代为中新元古代(986~1142 Ma)[10]。 图 1 东秦岭区域地质略图(据文献[9]修编) 北秦岭高压基性麻粒岩主体呈透镜状分布在陕西商南县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主岩体)南侧的秦岭岩群斜长角闪片岩中,距离超镁铁质岩体约有 200 m,且与超基性岩体之间夹有一套不纯大理岩,向东可断续追索到河南寨根与西峡蛇尾以南的秦岭岩群片麻岩之中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