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质效应问题的讨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关于基质效应问题的讨论 关于基质效应的问题 1基质(matrix)尚无统一的解释,曾称为“一种分析物(analyte)的环境(milieu)”,即指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一切组成。以血清胆固醇(Chol)测定而言,就是指Chol以外血清中的一切成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2.基质效应(matrixeffect)按NCCLS文件的定义,指(1)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2)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干扰。广义说来,基质效应也应包括已知的干扰物(如Chol测定中胆红素、血红蛋白、抗坏血酸等都是干扰物),但目前只将基质效应限于生物材料中未知或未定性的物质或因素(如粘度、pH等)的影响。 3.基质偏差(matrixbias)基质效应所致分析结果的偏差称为基质偏差。用作校准物质或质控物的经过处理的混合血清,由于血清基质的理化性质在处理过程中的改变,在常规测定上往往出现基质偏差。基质偏差的出现也与分析系统(包括方法、试剂及所用仪器设备)有关,所以有人将基质效应定性为方法、材料与基质的特异性反应。 4.制备物(processedmaterial)用于血脂常规测定的校准液(calibrator)及用于技能对比试验(proficiencytest,PT)或室间质量评价(EQA)的样品(如质控血清)。以Chol测定为例,全酶法测Chol始于1974年,在此以前用化学反应测Chol时,除了一些已知的干扰因素外尚未提及基质效应问题。1979年才由Cooper指出Chol酶法中校准液与病人血清的反应性不同,可使Chol测定值偏低5%~7%。1994年CAP调查570实验室时用了参考方法定值的新鲜冰冻血清为调查材料,15个同方法测定chol组中仍有11个组出现基质偏差,同时用制备物的4个组中,3个有基质偏差。有的报告指出TG、HDL-C常规方法与CDC的参考方法比较,有明显偏差,甚至gt;10%。McNamura等发现血清冰冻可在免疫法(用apoAI与E抗体分离LDL)直接测定LDL-C时出现明显基质效应,血清冰冻保存2~26周后,LDL-C测定值平均偏低10%左右。由于新鲜血清与冻干血清的apoAI测定值一致,显示冻干对apoAI测定不产生基质效应,故apoAI参考血清以冻干形式提供。但冻干对apoB有极明显的影响,在不同原理的免疫法中,基质偏差高达-26%~+4%,但这种变化也包括apoB分子本身的结构变化在内。所以apoB参考血清是液态冰冻保存的。 5.减少基质效应的方法Naito等(1993年)提出过减少基质效应的研究方向,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改进室间质评样品,使其作用更像新鲜人血清。改进仪器设计及试剂组成。选择方法及方法学参数,使其适应性更强,且容易掌握,对制备物(校准物、室间质评样品与质控物)基质的确切性质不敏感。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