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追及模型v.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追及模型v-t图像的迁移应用 江苏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胡爱和 摘要:追及现象是学生首次接触涉及多个物体同时运动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系统分析以及形成的认知是今后解决多物体运动问题的基础,本文阐述了追及模型v-t图像在三类经典多物体运动问题中的迁移应用。 关键词:v-t图像、追及、迁移 两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若它们间的距离可以靠近,就构成了追及模型。发生追及现象时,每个物体都可能做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不同运动形式可以组合成丰富的追及情境。追及问题的解析策略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寻找物体之间位移、时间联系作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二是用v-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使两个物体的运动描述变得简洁明了;在图像中不仅能用“两物体的图像与纵轴包围的面积”直观表示它们间的相对位移;而且还能清晰的辨别“当两个物体的速度差最小时(一般为0)物体间的距离有极值”的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学习中,追及现象是学生首次接触涉及多个物体同时运动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系统分析以及形成的认知是今后解决多物体运动问题的基础;尤其是追及现象中应用v-t图像的分析方法和问题解决后得出的规律,在经典的多物体运动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 一、在“含弹簧类多物体运动问题”中迁移应用 图3运动物体间通过弹簧发生作用,因为两物体间弹力在动态变化,以往常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此类问题;现在这部分知识点成为了选学内容,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只能应用牛顿定律或能量方法解析这种现象,分析和解答都非常的繁杂;但若借鉴追及现象中采用v-t图像分析策略,不仅描述每个物体十分简单,也能方便学生发现物体间的动力学规律。 图3 图2 图2 图1 图1 例1:如图1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B用轻弹簧连在一起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恒力F后:(1)比较两物体第一次加速度相等时的速度大小关系;(2)弹簧势能第一次达到极大值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解析:两个物体的受力分别如图2所示,设任意时刻弹簧的形变量为x,对于A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kx=ma ;由于x不断增大,所以A物体将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直线运动,由于两物体加速度时刻变化,很难判断加速度什么时刻相等,至于速度的大小关系就更难比较。但如果将A、B的运动联想到追及现象,因为物体间存在弹簧,A不可能追上B,在同一坐标系分别定性绘出两者的v-t图像,如图3中曲线A、B所示,所有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1)在v-t图像中,斜率代表加速度,从图像看出,在t0时刻两者的加速度第一次相同,图像直观的显示此时当两者的速度关系:vA vB ; (2)从图像能直观的看出,在t1时间内,A相对于B的位移最大(两者的图像包围的斜线部分面积),以后B又要远离A——弹簧将逐渐恢复形变,所以在t1时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A、B相距最近,即形变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而这也正吻合在追及现象中,在不可能追上的情况下,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这一规律。 图6图4 图6 图4 图5 除图1这种含弹簧的问题外,其他典型的情境还有如图4和图5中所示;假设图中物体的质量均相等,在忽略一切摩擦的情况下,图4中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与图3完全一致;至于图5中A物体的初始化条件与前面不一致,对他们分别受力分析后,可以得出A、B的加速度开始是不断增加的,只不过A做减速运动,而B物体加速,对应的v-t图像如图6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直接看出,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达到最短,形变最大。 二、在“平板、滑块类”问题中的迁移应用 图8平板上放置一个物体,设定初始化条件,使平板与滑块发生相对运动,如图7所示,最终物体或与平板相对静止,或物体从平板上掉落,这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在平板、滑块类问题中,不管初始条件如何,一般两者在最后都会同向运动,与追及现象极其相似;物体与平板发生相对运动期间,两者的受力一直不变,加速度也不变;采用v-t图像法和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的方法相比,既可以大大简化求解过程, 图8 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领悟两物体运动的本质。 图7 图7 :例2:质量M= 4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A,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 =2m/s向左、向右运动,如图7所示,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木板,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素μ=0.4,求木板的长度L。 解析:分别对A、B进行受力分析,开始物体平板间的摩擦力是它们彼此运动的阻力,当A的速度为0后,在摩擦力作用下A再反向加速。采用动力学方法分阶段求出A的位移,然后与B的位移求矢量差,能得到木板的长度;这样的方法不仅在表述A的运动时十分的冗长、复杂,求解也繁琐。如果在v-t坐标系中描述两者的运动,全过程两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一直没有变化,取B的初速为正,两者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