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分析.docxVIP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王娟芬本文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主题构思、造型、空间布局及材料运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于更深入理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借鉴纪念性建筑创作的经验。纪念性建筑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分析 □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王娟芬 本文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对纪念性建筑设计的主题构思、造型、空间布局及材料运 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于更深入理解纪念性建筑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借鉴纪念性建筑创作的经验。 纪念性建筑;主题构思; 造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大屠杀纪 念馆)老馆于1985 年建成,是由东南大学齐康院士设计。为了 纪念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0 周年,同时把南京大屠杀历史资料 完全展出以及满足大流量参观需要,纪念馆进行扩建,扩建设计 (简称新馆)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设计。新馆拆除了原馆 老围墙,调整了警世钟的位置,扩大了悼念广场,改造了老馆, 对“万人坑遗址”进行了隔水保护;由老馆向东扩建了新馆,向 西增建了祭场、冥思厅及和平公园等。本文从建筑主题构思、造 型、空间布局及纪念性表达等方面对扩建后大屠杀纪念馆作一 些分析、评价。 一、纪念馆的主题构思 主题是纪念馆建筑创作的灵魂。大屠杀纪念馆是要纪念“一 段国耻、民族血泪史”,以求达到人们心灵共鸣、传递一种宣扬 求和集中绿化并不太容易实现,但是“状元坊”内的垂直空间利 用还有待开发,可以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 2、公共服务设施构架 作为特色街区,公共设施的完善与风格的统一要结合在一 起考虑,统一的风格有益于空间的统一,特色的细部设计更能提 升整个空间的品质。 标识引导和解说牌的统一和设计更有利于商业空间的品质。 目前“状元坊”内的标识太过于单一,建议恢复某些“老子号” 的招牌。 区风貌,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是老街得以生存的方式。 3、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增加与周围商业区的“可达性” “状元坊”街区紧邻上下九、北京路商业街区,所以考虑与 周围商业街区的交通联系,增强其“可达性”也是商业振兴的重 要途径。 四、“状元坊”历史街区中的设计 1、公共空间的重新塑造 “状元坊”现状商铺鳞次栉比,几乎没有所谓的公共空间。 提到状元坊公共空间的塑造,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我 们试图找到一种可能的方式来引导以及重塑空间。 (1)增加停滞空间 规定几个或一定范围内商铺的经营内容,比如:餐饮、小 型咖啡厅等,提供可以长时间停留滞留的空间,以达到分流人群 和提供休憩空间的目的。 (2)小型开敞空间的塑造 在确保相邻房屋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拆除部分公房,用于 开通拓宽道路或建设公共广场,以增强状元坊的人流疏散能力; 对于首尾连接两条道路的公房,将考虑拆除后用作消防通道;对 于内街道路路口两旁的公房,将考虑拆除后用于拓宽道路入口; 对于较大片的集中公房,将考虑拆除后建设公共广场,为消防避 险提供缓冲空间,以利于人流的安全疏散。 (3)垂直空间的利用 由于“状元坊”商业空间本身的限制,对于公共空间的追 五、结语 对于“状元坊”历史商业街这样一个悠久的街区,商业开 发与历史街区改造怎样才能互相结合,还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它 并不能照搬某一地区的案例,最终还是要因地制宜摸索出自己 成功的历史街区改造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耿,徐学强. 广州商业业态空间形成机理 [M]. 广 州:地理学报,2004 [2] 周泰华,黄俊英,郭德宾.服务品质与客户满意评量模 式比较[M]. 辅仁管理论, 2002, 6(l): [3] 阎小培,周春山.广州 CBD 的功能特征与空间结构 [J].地理学报 c 关键词 摘要 分为尖刀造型,东端最高处离地面18 米。地下斜型的展馆设计增大了地下展览馆的空间,营造出不平常的氛围。参观流线从地 上到地下再回到地上,由下层空间走向抬高空间,空间序列由低向高,象征从屈辱走向胜利、 分为尖刀造型,东端最高处离地面18 米。地下斜型的展馆设计 增大了地下展览馆的空间,营造出不平常的氛围。参观流线从地 上到地下再回到地上,由下层空间走向抬高空间,空间序列由低 向高,象征从屈辱走向胜利、由战争走向和平。 和平、抵制杀戮的信念。新馆着意表达的情感变化是:从战前压 抑与紧张的不安定的气氛到荒凉悲戚凝重而压抑的气氛再到长 时间压抑后爆发的愤怒最后对和平的向往。老馆营造的是“荒凉 悲戚凝重”的氛围,新馆扩建后有效把老馆表达的情感连贯在一 起。在总体构思上,新馆是要通过不同的建筑形体设计、整体环 境安排来体现“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纪念馆的平面布 局映现“和平之舟”,象征和平;立面形体设计成两把“折断的 军刀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