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学》的追根溯源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学》的追根溯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设置的阅读材料,栏目有“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 、“观察与猜想”等,融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及教育性于一体,成为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笔者就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的阅读材料“三角学与天文学”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阐述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三角学的起源 三角学之英语名称Trigonometry,德国数学家皮蒂斯楚斯在1595年出版一本著作《三角学:解三角学的简明处理》创造了这个新词。它是由希腊文trigono(三角)和metrein(测量)两个词构成的,古希腊文里没有这个字,原因是当时三角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而是依附于天文学。还在很早的时候,由于垦殖和畜牧的需要,人们就开始作长途迁移;后来,贸易的发展和求知的欲望,又推动他们去长途旅行。人们白天拿太阳作路标,夜里则以星星为指路灯。太阳和星星给长期跋山涉水的商队指出了正确的道路,也给那些沿着遥远的异域海岸航行的人指出了正确方向。 就这样,最初的以太阳和星星为目标的天文观测,以及为这种观测服务的原始的三角测量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三角学是紧密地同天文学相联系而迈出自己发展史的第一步的。 二、三角学的发展 (一)“弦表”的出现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出金字塔的高,成为西方三角测量的肇始。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希帕霍斯为了天文观测的需要,作了一个和现在三角函数表相仿的“弦表”,他成为西方三角学的最早奠基者,这个成就也使他贏得了“三角学之父”的称谓。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托勒密继承希帕霍斯的成就,著成《天文学大成》13卷,包括从0?到90?每隔半度的弦表及若干等价于三角函数性质的关系式,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系统论述三角学理论的著作。约同时代的梅内劳斯写了一本专门叙述球三角学的著作《球面学》,他的工作使希腊三角学达到全盛时期。 (二) “三角学术语”的由来 对希腊三角学加以系统化的工作是由9世纪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850,-929,作出的,而且他也是中世纪对欧洲影响最大的天文学家。他的《天文论著》(又名《星的科学》)颇具学术价值,后来的一大批天文学家诸如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等人,无不研习巴塔尼的著作并受益非浅。在该书中阿尔?巴塔尼创立了系统的三角学术语,如正弦、余弦、正切、余切。他称正弦为jī ba,来源于阿耶波多的印度语术语jī va,拉丁语译作sinus, 共3页第1页 后来演变成英语sine;称正切为umbra versa,意即反阴影,余切为umbra recta,意即直阴影。后来演变成拉丁语分别为tangent和cotangent,首见于丹麦数学家芬克的《圆的几何》(1583)一书中,而正割、余割是另一个阿拉伯天文学家艾布?瓦法最先引入的。 《三角学》的独立发展 (三) 如果说希腊以来,三角术仅是天文学的附属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在中世纪数学家纳西尔?丁那里发生了一些改变。他的《论完全四边形》使三角学开始脱离天文学而成为数学的独立分支。所谓完全四边形,即指平面上的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或球面上的四个大圆弧所构成的图形。该书系统阐述了平面三角学,首次清楚地论证了正弦定理。他还指出,由平面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求得它的三个边,或由三边去求三个角。这是平面三角与球面三角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至此三角学开始脱离天文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欧洲,第一部脱离天文学的三角学专著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雷格蒙塔努斯(1436-1476)的《论各种三角学》,该书主要从纳西尔?丁的著作中吸收养分,全书分5卷,前两卷论平面三角,后三卷论球面三角,给出了球面三角的正弦定理和关于边的余弦定理。他在另一部著作《方位表》中制定了多达5位的三角函数表,首次对三角学做出完整、独立的阐述。三角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法国数学家韦达所做的平面三角与球面三角系统化工作。他在《标准数学》(1579)和《斜截面》(1615)两书中,把解平面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的公式汇集在一起,将三角恒等式表示成了代数形式。 (四)三角函数定义的出现 在16世纪,三角学已从天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分支。此后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1707-1783)在《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中首次给出了用线段的比来定义三角函数。在欧拉之前,研究三角函数大都在一个确定半径的圆内进行的。在《无穷小分析引论》中提出三角函数是对应的三角函数线与圆的半径的比值,并令圆的半径为1,这使得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大为简化。他还在此书的第八章中提出弧度制的思想。他认为,如果把半径作为1个单位长度,那么半圆的长就是Π,所对圆心角的正弦是0,即sinΠ =0(这一思想将线段与弧的度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