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李家塬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庄,距离县城约三十里。
在南北走向的狭长村落里,两条南北走向的土路贯通全村,路旁稀稀拉拉地种着一些白杨树和
柳树,与土路平行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灌溉渠,灌溉渠里的水随着春季黄河水位上升自动流入,
又随着秋季黄河水位下降而退去。灌溉渠的两岸都栽有白杨和其他种类的树。靖远有许多这样
的灌溉渠,形成了靖远的沿黄灌区。其中有著名的靖乐渠,流经乌兰、东湾一带;靖丰渠、复
兴渠流经北湾;民生渠,流经中堡;恒丰渠流经麋滩;丰汰渠流经三滩;它们犹如一条条蓝色
的飘带,浸润着这里的千里沃野,灌溉着这里的沧海桑田,滋养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
在刚进村子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东西走向的沙河与村中的道路横亘相承,沙河水一年四季不
断地流入黄河。每当夏天下过暴雨,沙河里就出现了从上游挟带大量泥沙的洪水,咆哮而来,
声震山岳。洪水过后,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沙河的沙砾和沟壑。没有山洪的季节,这
里又是李家塬通向外界的通道,这就是这里有名的吴岘沙河。沙河两岸是高高低低的崖岸,一
会儿是沙石,一会儿是红胶泥,一会儿又是黄土崖。在黄土崖的一处有一个由本地信徒修建的
儒道合一的寺庙,一年四季香火很旺,逢年过节就有很多信徒聚集在这里,举行一些大型活动。
关于这座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山西商人出外经商多年,年纪大了,就想回老家看望老娘。一个秋天的午
后,商人一路奔波到了这里,由于劳累就在一个山崖旁边小睡了一会儿,结果起来之后把一个
装钱的袋子落下就匆匆地走了,走了一段时间发现随行的小狗也没有跟上来,商人思念老娘心
切,也就不管不顾地直接回家去了。没有想到的是,商人两年三个月后,沿着原路回去,在自
己回来的那个山崖下想休息一会,结果就看见自己那只随行的小狗已经死在那里,但是小狗趴
窝的姿势很安详,商人很吃惊,心想自己养了这么多年的小狗,还以为跑掉了,结果却饿死在
这里。商人就想把小狗埋掉,搬开小狗的身体,商人发现小狗身子底下压着自己遗失的那个钱
袋子,里面一袋子金子完完整整的,商人大为感动,为自己错怪小狗而伤心,也为小狗替自己
护财的忠义行为感动,于是商人就决心给自己的这只忠义之狗修建一座纪念的标志。商人在当
地村民中召集了一些能工巧匠,在山崖下建造一座庙宇,当地的村民听到这个故事后都被小狗
的忠义行为所感动,纷纷出工出力,很快一座辉煌的主庙就建成了。于是这座庙宇就被当地人
亲切地称为 “狗娃庙”。
由于狗娃忠义的故事,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所以这里的香火一直很旺盛,抽签求卦也很灵验。
这座 “狗娃庙”就成了方圆几个村子的主庙,十里八乡的很多人都被吸引着,关于狗娃忠义的
故事也越传越神,很多人以能够去一趟 “狗娃庙”而深感荣幸。
村外如此,村子里的情形更是迷人。
在村子南口,有一个硕大的枣园,园子里有七十多棵干径见尺的大枣树。这里地势低洼,高出
沙河不到两三米,是典型的由沙河洪水冲击而成的沙砾地质,极为缺水,一般植物很难成活,
只有耐旱的枣树,仅靠老天爷的雨水,便顽强地展示生命的风姿。村子的另外三面,是一大片
农田,有高有低,有水地有旱地,与远处的山脉,近处的村庄连在一起。
每当春末夏初,远道而来的客旅之人,都要在村口歇息。这是李家塬风光最美的季节,一片一
片绿油油的麦田,翻着碧浪,在一望无际的碧浪中间,夹着这一片泛着金光的枣园,犹如碧波
之中扬帆远去的航船,承载着李家塬人的幸福和希望。
远远望去,枣园里泛着一片金黄,阵阵微风过处,枣花的清香扑面而来,那黄黄的、小小的枣
花缀满枝头,引来了无数蜜蜂,而村里的养蜂人就趁着这个机会,收获着无数的甘甜。
说到了养蜂,就必须说一说我们这一带闻名甘肃的五大特产,蜂蜜、瓜子、香水梨,发菜、贡
米差不离。这里的蜂蜜是很有名的滋补品,最好的要数枣花蜜和槐花蜜,枣花蜜清香,槐花蜜
味醇,营养价值极高。养蜂是极为辛苦的工作,每年都要随着气候的变化而不断地迁徙,常常
是刚走过四月芳菲尽的原野,转眼又到桃花始盛开的山间。养蜂人就是这样不断地追随着盛开
的鲜花,经营着他们的生计。
在每年梨花、枣花盛开的时候,村里村外的养蜂人都就早早地把自己的蜂箱拉到园子附近的田
间地头,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气温略有回升,放蜂人就打开蜂箱口,蜜蜂就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梨花最早,枣花次之,槐花、油菜花最后。
梨花盛开时收的蜜叫梨花蜜,枣花盛开时收的就叫枣花蜜,油菜花开时收的就叫菜花蜜,而槐
花盛开时收的就叫槐花蜜。
养蜂人中要数张家老三养的蜂最多,收的蜜也最好。张家老三名叫张振军,是我们这个村子里
的老住户,父亲本家堂弟兄三个 (上追五代是一个祖先)。本来张家人丁兴旺,后来经过动乱和
战争,人员损失严重,好多家都成了绝户,张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