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术培训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巷道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朱 宝 (一)毫针刺法 毫针几乎适宜于各种急症的救治。据本人临床体会认为毫针应用于急症,宜由下列一套完整手法组成: 1.进针法 针前须有一安静的诊疗环境,病人采取尽量舒适的体位(多取卧位),医者应全力以赴。取穴时,急症病人特别是内科急症病人,应该在所选穴位的穴区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有目的的选择压病最明显处进针。进针时,为使刺入部位准确及尽可能消除进针疼痛,先以指甲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挟住针尖,双手同时用力,毫针即可迅速刺入。 (二)火针疗法 一、概述: 火针疗法是将体针烧红,刺入人体的部位或穴位,去除疾病的一种刺方法。 二、功效: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 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 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三、针具: 1、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 材料:钨锰合金 2、结构:针尖---尖而路锐针体---坚硬挺直针柄---隔热不烫手 3、型号: 型号 直径 适应范围 细火针 0.5mm 面部、老人、儿童 中粗火针 0.8mm 四肢躯干、压痛点、病灶周围 粗火针 1.1mm 病灶部位如窦道、臁疮等 (三) 艾灸法 一、概述 艾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 (四)铺灸疗法 铺灸又称长蛇灸,常取督脉施治。其铺灸面广、艾炷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能起到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之功。适合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胸椎、颈椎骨质增生,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迁延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肠疾病等。(具体操作见图片) (五)、饮食药善法 我国古代膳食,就是四季五补的理论。具体说,木、火、土、金、水就是春、夏、长夏、秋、冬的季节,这样形成了四季五补与五行和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饮食及热衣服。夏气热,宜食菽(绿豆)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食,饱食,湿地濡衣服。秋气燥,宜食麻(芝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温炙衣服。只要我们遵照四季五补的理论,来指导人们食用饮膳,就会起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 * 2.气至法 进针后,将针尖指向病所,缓缓送至一定深度,向四方探寻提插,幅度稍大,频率宜快,多可得气。再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朝病所方向捻转角度应大)、震颤抖动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放射。与此同时,关闭与病所相反端经线,即以拇指压迫该经所循之肌肤,使针感不往反方向传导。须注意针感不能过强或过弱,以中等强度并出现酸、麻或困的得气感最易引发“气至病所”。如上法不理想,可参照试用前所述之“气至病所”手法。 3.补泻法 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约每分针 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行。 4.留针法 急症邪重势急,要求持续运针,延长留针时间。一般每次须持续运针2分钟~3分钟。急性病症,还可稍长。休克、昏厥等病人,更须持续至脉回神清。留针20分钟至1小时不等,甚至可更长。留针期间须间隔运针。运针的操作同补泻法。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 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 脾胃阳虚→胃下垂。治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