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6 中国二元经济的产生 罗德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如果根据产业的状况来划分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个阶段,后工业化社会或者说信息社会(也称为知识经济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但尚未成为现实。二元经济是在农业社会阶段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二元经济的发育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据此,本文的分析首先从对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考察开始,紧接着讨论“李约瑟之谜”。在这之后,分别就中国二元经济的萌发、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旧中国二元经济的特点以及它对新中国二元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将在本文最后一部分论述。 一、中国农业社会的兴衰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农业文明著称于世的大国。据分析,大约从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开始,传统农业就以其明显的经济优势,排挤其它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到了战国秦汉时期,以农业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突出地表现在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动力结构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革命性进步。 从农业生产工具看,战国时期,尽管青铜的冶炼和浇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它还是被冶铁技术所取代,铁制农具如锄、铲、镰等已经广泛使用。到了西汉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上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在《盐铁论》中,就有着“铁器者,农夫之死生”的记载。铁制农具与木石农具乃至与青铜农具相比,硬度更大,也更为锋利,大量过去靠木石工具无法开垦利用的土地现在有了开垦利用的可能,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伴随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动力结构的改革成为必要,因为,铁制农具使深耕成为可能,但同时需要更大的动力,仅仅依靠人力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勤恳温驯的牛由此登上历史舞台。牛耕在战国时期已经相当普遍,到了秦汉年代,已成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动力。正因如此,商鞅变法时,就对牛马等大型农用牲蓄以法规的形式加以保护,如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仍然在被广泛使用。 从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看,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勃兴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的形成。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这一地区气候比较干燥,降雨集中在夏季,对春播农作物生长不利,因此,能否解决好农田灌溉问题对于保证农业收成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战国时期,各国都大兴水利,开河挖渠,引水灌溉,有效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比较著名的有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和类型上,都较过去有了重大发展。在这个时期,施肥、深耕等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已普遍使用。汉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先进的耕作方法:一是“代田法”,它是汉武帝时期大力推广的一种适应干旱地区的大面积土地利用并使之增产的耕作方法;另一是“区种法”,它是在旱作区小面积土地上通过精耕细作取得高产的方法。大约在西汉年代,我国北方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旱作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自不待言,同时它也有力地促进了冶铁、丝织、造纸等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人工铸铁技术大约出现在春秋。在春秋战国之际和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先后出现了三项重大的发展,它们是生铁冶铸技术、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术。到秦汉时期,冶铁技术又有了很大进步,主要表现在采冶程序及工艺的完善化,以及炼炉、鼓风技术、耐火材料、熔剂等方面的改进。炒钢技术的发明和铸铁脱碳钢技术的出现,使炼钢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欧洲用炒钢法冶炼熟铁的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开始出现,比我国晚约1900多年。 中国是丝织业的发源地。最早有关蚕、桑、丝记载的出现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上。春秋时期编撰的《诗经》中也有描述。到秦汉时期,丝织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著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葬里,就曾发掘出大量精美的丝织品。墓主不过是西汉初年封禄七百户的小侯之母。由此不难想见当时丝织业的发达。横贯亚洲大陆远抵罗马的“丝绸之路”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古罗马人就曾称中国为“丝国”。 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人是东汉汉和帝时的一位宦官,名叫蔡伦。他用树皮、破麻布等作原料,制造出植物纤维纸。人们称为“蔡侯纸”。此后,造纸技术不断改进,并传到国外。纸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中国科学文明的发展,而且对于世界文明的进步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生产发展相适应,商业和对外贸易也有了明显的扩大。“丝绸之路”的出现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此外,医学、天文学、数学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在医学方面,汉代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中共收载药物365种。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