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波恩(Max Born,1882-1970) 博特(Walther Bothe,1891-1957) 生平及研究 马克斯·玻恩1882年出生于德国布雷斯劳(今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的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布雷斯劳大学的解剖学和胚胎学教授。 玻恩中学毕业后,1901年起相继在布雷斯劳大学、海德堡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和格丁根大学学习,先是法律和伦理学,随后是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他在格丁根大学结识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数学家,曾跟随克莱因、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等学习数学,也曾跟随史瓦西学习天文学。1907年他在格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希尔伯特。 此后玻恩前往剑桥大学跟随拉默尔和汤姆生学习了一段时间。1908年至1909年回到布雷斯劳学习相对论。闵可夫斯基曾邀请他去格丁根与他共事,但是此后不久的1909年冬天闵可夫斯基便去世了,玻恩受命继续闵可夫斯基在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玻恩在1909年获得大学任教资格,先是在格丁根大学讲师,1912年接受迈克尔逊的邀请前往芝加哥教授相对论,并与迈克尔逊合作完成了一些光栅光谱实验。 1915年玻恩去柏林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并在那里与普朗克、爱因斯坦和能斯特并肩工作,玻恩与爱因斯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是在爱因斯坦对玻恩的量子理论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书信见证了量子力学开创的历史,后来被整理成书出版。玻恩在柏林大学期间,曾加入德国陆军,负责研究声波理论和原子晶格理论,并于1915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书《晶格动力学》(Dynamik der Kristallgitter),该书总结了他在格丁根开始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玻恩转去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并领导一个实验室,他的助手奥托·施特恩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至1933年玻恩与好友夫兰克一同回到格丁根大学任教授,主要的工作先是晶格研究,然后是量子力学理论。他在格丁根费米、狄拉克、奥本海默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合作。1925年至1926年与泡利、海森堡和帕斯库尔·约尔丹(Pascual Jordan)一起发展了现代量子力学(矩阵力学)的大部分理论。1926年又发表了他自己的研究成果玻恩概率诠释(波函数的概率诠释),后来成为著名的“哥本哈根解释”,他也因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他还在1948年获得了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50年获得Hughes奖章。以他名字命名的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方法在1928年发展成为原子轨道模型,玻恩近似在分布理论中起到了先驱作用。玻恩同时也研究理论光学。 1933年纳粹上台后,玻恩由于是犹太人血统而被停职,并与当时许多德国科学家一样被迫移居国外,1936年甚至被剥夺了德国国籍。玻恩在移居英国后,1934年起受邀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这段时间的主要研究集中在非线性光学,并与利奥波德·因费尔德(Leopold Infeld)一起提出了玻恩-因费尔德理论。1935年冬天,玻恩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印度科学研究所呆了6个月,与C·V·喇曼共事。1936年前往爱丁堡大学任教直到1953年退休。1939年玻恩加入英国国籍,退休后返回德国格丁根附近的小镇居住,于1953年6月28日成为格丁根的荣誉市民,1954年由于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的贡献,与瓦尔特·博特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克斯·玻恩奖 为了纪念马克斯·玻恩的贡献,德国物理学会与英国物理学会1973年起每年颁发“马克斯·玻恩奖”给在物理学领域做出特别有价值的科学贡献,轮流颁发给英国和德国的科学家。 生平及研究 瓦尔特·博特于1891年1月8日出生在德国柏林附近的奥拉宁堡。1908年至1912年在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导师是马克斯·普朗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获得博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作为囚犯被俄国囚禁在西伯利亚历时一年,这一年,他致力于数学和俄语的学习,1920年被送回德国,此后一直在柏林大学任教,同时在柏林的国家物理工程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Reichsanstalt)工作,直到1930年被任命为吉森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 1932年接替菲利普·莱纳德任海德堡大学物理研究所主任,同时开始在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工作,1934年成为海德堡的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回到海德堡大学物理系任教,直到患病迫使他减少工作强度,但他仍继续指导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工作,直到1957年2月8日在海德堡逝世。 博特的科研工作从原子核物理学的广泛领域,他的研究结果带来了新的应用前景和方法。 一战后博特在柏林的国家物理工程研究所与汉斯·盖格尔(Hans Geiger)合作,他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那里完成的。他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