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与经济预测 方促进主编.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抽样调查 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溯源 一、抽样调查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作为认识经济的方法 ,它始于远古时代的经济研究, 具有悠久的历史,并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而 日益完善 。抽样方 法则是晚近发展起来 的较为重要 的一种统计方法 ,它的发展 经历 了若干历史阶段 。 最初统计 的作用仅仅在于对具体事实的记录 ,经过长期 的实践 ,人们发现 ,在社会和 自然界 中,观察单个事 实似乎是 偶然支配一切 ,而通过 大量 的、反 复 的观察 ,并且 加 以汇 总综 合 ,现象 的数量变化便显示 出共 同的趋势 。这就是统计从个体 认识转到总体认识过程 。 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 ,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对统计 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仅靠普查方法搜集资料 ,已远远不 能满足社会管理经济 的需要 ,于是各种抽样调查的设想和尝 试便逐步 出现 了。在 年,第五届国际统计学会伯尔尼会 议上 ,挪威 统计局局长凯尔首先提 出所谓“代表性调查 ”即抽 样调查 。他 的这一观点经过长期的争论直至 年 ,在罗 马 举行 的第十六次 国际统计学会上 , “抽样方法应用研究委员 第 2 页 会”提出鲍莱的 《抽样精度的测定》和詹森的 《代表性方法的实 践》这两个报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 学性 。 凯尔的代表性调查提出的是局部调查 ,而这个局部是作 为总体的缩影来代表总体 的,但是,怎样才能取得具有代表性 的局部单位呢?凯尔并没有明确的主张 。在 以后的实践中是 沿着两个途径去探索 的:一是有意抽样 ,另一是随机抽样 。实 践证 明随机抽样更具有科学性 ,是一种为各 国普遍采用非常 重要的统计调查和推断方法 。 二、抽样方法在我 国的推广应用 本世纪 年代,正当世界上抽样调查蓬勃开展的时 候,中国的统计学家也脱颖而 出,并为抽样调查理论和方法创 建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北京大学的许宝 禄教授,他的 《抽样法》讲义系统地论述了随机抽样法,分层抽 样法、二 阶抽样法、集 团抽样法(整群抽样 )和系统抽样(等距 抽样 )的原理,为开展大规模抽样调查 ,提供 了方法依据,也为 培育一代统计人才提供了 良好的教材 。我国第一次抽样调查 的应用是 年,清华大学陈达教授主持 的云南户籍 示范人 口普查 。它用现代抽样方法抽取部分人 口以核对普查 结果 。不过 ,在解放 以前,我 国的抽样方法应用很少 。 新 中国成立后,抽样调查方法受到很大重视,也得到了比 较广泛 的应用 。 年 ,我 国开始 了新 中国最早 的在全 国范 围内按统一计划、统一方法进行的抽样调查,即农 民家计抽样 调查。以后又进行了全 国职工家计抽样调查等。 年 ,经 国 务院批准 ,我国第一支集 中统一的抽样调查队 全 国农产 第 3 页 量调查 队成立 。文革期 间统计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十一届三 中 全会 以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统计工作的不断加强, 抽样方法 的应用也随之得到了恢复和全面发展 。 年经国 务院批准,全 国成立 了农村和城市两支抽样调查队,即国家统 计 局 设抽 样 调 查 总 队,各 省(市、区 )设 省(市、区 )队,抽 中县 (市 )设县(市 )队,省县抽样调查 队受上级 队和 同级统计局 的 双重领导,以上级 队为主 ,为确保调查任务 的完成 ,国家系统 调查队经费由中央财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ch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