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6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文综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选择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52分。 第Ⅱ卷为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共计58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历史:选择题16分,非选择题24分。在题型设计上,单项选择题占40%(16分),非选择题占60%(24分);其中史学常识占5%(2分),开放性试题(如历史习作、观点评述、历史小论文等)占22.5%(9分),其它占72.5%(29分)。 4.分值比例:思想品德40分、历史40分、地理3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历史 根据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对新生的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必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和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 中国自古代以来有许多有意义的习俗和节日,清明节就是其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而祭扫先烈或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精神 【说明】 本题要求考生准确获取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例2、二战期间,日本对被俘的美国飞行员进行活体解剖,德国疯狂屠杀600万犹太人,这充分说明 A.极端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 B.种族矛盾是世界的主要矛盾 C.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D.绥靖政策只能加速自身的灭亡 【说明】本题提供了法西斯残暴的的信息,材料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极端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但题干显示出极端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残暴无处不在。因此需要考生理解材料,不仅从字面上,还要从字里行间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样才能回答出全人类的共同敌人是极端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战国时期诸候纷争相适应的是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而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主义集权政治适应的则是大一统的学术格局。 材料二 秦王朝建立之初,政府采取了“焚书坑儒”。这种粗暴的文化政策标志着先秦诸子学术兼收并蓄的学术局面基本结束,秦王朝从政策上限定了学术范畴, 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汉朝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官学,它摆脱了学派的樊篱,兼容并包各种学说,为现实社会服务,具有“杂家”的色彩。 材料三 秦代焚书禁学与汉代独尊儒术的目的均是为了统一思想,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提高儒学的地位,将其奉为官方统治思想而已,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事实上,儒家之外各家学术的传习者仍不乏其人。这样,既确保了思想的统一,又为不同思想留下了适度的发展空间。 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知识 新视野》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到秦汉我国文化局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汉代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说明】本题材料一、二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春秋战国到秦汉,我国文化局面变化的信息,材料虽然没有明确写出春秋战国到秦汉我国文化局面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但文化变化的趋势即原因无处不在。因此需要考生理解材料,不仅从字面上,还要从字里行间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样才能回答出我国文化局面变化趋势及原因。 3.对有效信息进行比较完整、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