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女儿们凌叔华_古韵_与林海音_城南旧事_比较.pdf

故都的女儿们凌叔华_古韵_与林海音_城南旧事_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ENHUAYANJIU 文化研究 127 故都的女儿们 凌叔华《古韵》与林海音《城南旧事》比较 王敏雁 (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天津 300384) [ ] 摘 要 本篇论文立足凌叔华与林海音的两部自传体小说(《古韵》与《城南旧事》),以二位女性作家的生平经历、 创作联系作为切入点,作者认为凌叔华与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创作联系和相互影响反映出了女性作家对于这一文体 创作的独特优势,两部小说立足北京的风土人情,以女性主义色彩及儿童视野为现代文学开拓出新的创作领域。 [ ] 关键词 自传体小说 女性主义和儿童视角 平民色彩 继承关系 20 绪论 家之间的互相支持与影响,横跨中西、横越海峡,是 世纪 20 , ④ 世纪初期 以“闺秀派”而闻名的女作家凌叔华和台湾 文学史中可歌可颂的佳话。 文学的“祖母级人物”林海音同为中国的现代文坛上的女性 二、《古韵》与《城南旧事》的相似性比较 作家,她们作为文学领域诉求女性人生价值的开拓者,在生 《古韵》与《城南旧事》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其中最 平经历和创作内容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两位高寿的女 引人注意的是女性视角与儿童成长的主线;自传体小说的叙 性作为同一代作家,横跨了中国新文学发展的二十世纪。她 述体例;以及对故都北平的怀恋三个方面内容。 们都以小说著称,凌叔华的《古韵》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 1. 女性视角与儿童成长 其匠心而独立于其他作品之外。这两部作品皆为自传体小 作为女性作家,凌叔华的作品一直致力于反映家庭生活 说,重点都在于对于北京或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童年生活的回 与两性之间的理解差异。新旧思想的交替变化对于闺阁内女 顾。《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成名作,后来还被改编为电影,蜚 性的影响也一直出现在凌的小说当中。实际上,凌叔华许多 声海内外。《古韵》在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指导校对下以英文 的早期小说,已经具备了《古韵》的雏形———即以童真的女孩 写成,获得了海外文艺界极大的赞誉和关注,也可以在一定 子的视角反映成人世界的世态炎凉与时代变迁,这也渐渐成 程度上被看作凌叔华英文的成名之作。 为凌叔华小说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透过儿童的眼光的女 尽管两部作品的创作地点皆不在北京(凌于四川,林于 性视角,赋予了《古韵》独特的现代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价 台湾),而以北京生活为主的童年生活却都是她们写作的中 值。 心两位女作家都擅长采用女性及儿童视角叙述自传体小说; 2 . 自传体小说的叙述体例 她们的作品一为中文,一为英文,颇有意思的是,《古韵》在 两篇小说的创作都是在女作家离开北京之后:《古韵》创 1991 50 年由傅光明将其英文版翻译回中文并在台湾出版,而 作于抗战时期的四川;《城南旧事》创作于 年代的台湾。 《城南旧事》则在转年由齐邦媛,殷张兰熙又从中文翻译为英 《古韵》 的初衷在于凌叔华回应伍尔芙的建议:“……我们在 文。两部作品同样经历了中英双语之间的译介,两位中国的 信中还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