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课程改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1.3 高校英语专业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标与跨学科课程设计?本文 ?本文根据笔者在华东地区第六届外语教学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稿修改而成,是2009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西高校外语专业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探索”(编号09YB220)的部分成果,也是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输出与英语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编号10BYY034)的阶段性成果。 The educational go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English majors of applied talents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刘春燕) 摘要:本文从英语作为外语的培养目标——交际能力——的概念和发展出发,指出交际能力作为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局限性,并提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文章指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语言学基础和课程论基础;英语专业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反映了英语专业的跨学科性和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的趋势。文章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实现路径和管理体制,并呼吁加强对外语专业跨学科课程的研究以及外语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 关键词:英语专业;交际能力;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goal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English majors, and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translingual and transcultural competence (TTC). It argues that TTC has linguistic and curricular theories as its rationales, and that TTC, a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English majors, requires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for English majors. This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English majors is the trend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route and governance of this curricular innovation, and calls for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 programs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Keywords: English majo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ranslingual and transcultural competence; curricular development 一、引言: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的由来和发展 自从Hymes于1971年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以来,这一概念及其构成成分理论就成为语言教学领域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大纲和语言测试的评价标准的理论依据(Lee, 2006)。勿庸置疑,我国英语教学深受交际教学理论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和大学的外语教学中,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从教材编写到大规模测试都体现交际教学理论。 三十多年来,交际教学的理念经历了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参见Yalden, 2000; Graves, 2005; Richards, 2008等):第一阶段是Hymes等人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交际能力及其组成成分;第二阶段是在交际能力、语言习得、语言使用等概念基础上提出的需求分析和大纲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是80年代后期以来在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重视课程的整体阶段。课程设计也相应地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意念大纲阶段;第二阶段学习者需求分析和各种交际大纲设计(syllabus design)阶段;第三阶段是整体的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velopment)阶段。 早期的交际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