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上24.《诗词五首》--课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 文 朗 读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坍塌。 乐府曲名。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诗 歌 解 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yuán],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意】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句意】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抵达。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意】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指宝剑。 这首诗以乐府旧题描写了当时的边塞征战之事。前四句写日落前情景。“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重 点 赏 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全诗共八句,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和颈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异常残酷。尾联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主 旨 概 括 赤 壁 (杜 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 作 者 简 介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背 景 链 接 课 文 朗 读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埋。 销蚀。 给。 帮助。 诗 歌 解 读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铺垫】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铺垫 【议论】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 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事引发议论。 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