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 全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8 中国古代文论教案 课程名称: 古代文论 课程性质: 限制性选修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1、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化文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2、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古代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及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3、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及古代文学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之熟悉和掌握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潮及其演变发展过程、重要的理论著作及其内容、重要的文论家及其主要文学思想等。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选课学生应具备必要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文学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教学上贯彻教学相长、古为今用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熟悉和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甄别是非,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倡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54学时 六、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程相关的教研活动,鼓励学生撰写与本课程相关的学术论文。布置课外作业三次,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 七、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历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历代文论名篇译释》,夏传才;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7.《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等,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8.《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蔡镇楚,岳麓书社,1999年版; 9.《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等,北京出版社,1995年; 10.《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1990年版。 八、课程考试与评估: 本课程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作业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九、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与熟悉课程的基本特点。 2、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点,中国文论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的性质、意义及内容。 古代文论是文艺理论专修课之一,是理论性的专业提高课。 文学批评,以业已存在的文学现象为批评对象,重在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作出评判。文学批评的具体内容包括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等。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与人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加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多由于西方文学批评之东渐而得以成立。而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就已十分发达,在某些领域还相当成熟。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本课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学思潮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重要文论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 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十分久远。有文学创作,就会有相应的理论批评。因此,就文学而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它的两翼,两者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对,共同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文学批评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批评,是中国古代人对文学创作的理性总结,其中蕴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学意义。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了解和领会各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也有助于总结民族文化传统,理解蕴含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当然,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水平,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 第二节 学科的发展与现状 课外参阅: 罗宗强文《近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2期。 在中国,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对于古代文论的认真研究才算开始。这一课程的讲稿,就是后来出版的《文心雕龙札记》。1923年,范文澜也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讲稿后来修订出版,成为《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近百年来的古文论研究从《文心雕龙》起步,亦最先从《文心雕龙》取得突出的成绩,与这本书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十分相称。可以说,这是古文论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我国的古文论研究大致可分前后两期:前半世纪,奠定了古文论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 1927年陈钟凡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虽仅7万余言,然所涉及之批评家已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dj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