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膏药制作:常用配方大全
特效膏药制作黑膏药的制作:基质的准备1、准备工作:(1)、工具:炉灶、铁锅三个(一个炼油,一个下丹,一个过滤用)、铁勺一把(撩油用)、60 目铁筛一个(过滤用)、防火盖(宜铁质)、搅拌棍一条(宜干燥的桑、槐木、长约1.2—1.5米)、水池或大盆一个、小水盆一个。(2)、材料:①油:有香油、棉子油等,按地区习惯而定,但以香油为佳。香油(麻油)本身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熬制的膏药色泽乌黑有光泽、性粘;熬制过程中泡沫少,便于操作。在应用上具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优点。由于保持滑润的时间长,而易被皮肤吸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②、铅粉(官粉):以含铅量多、质重者为佳。应用时宜炒去水份过筛,250g/市斤香油。采购铅粉时要注意识别真伪!2、炼油:炼油是制作膏药基质的关键,炼油程度必须掌握适宜,这直接影响到膏药的“老”“嫩”。常以下列标准来判断:(1)、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2)、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其向锅中央集中为准。(3)、滴水(30℃)成珠、吹而不散、散而还原: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时均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防火盖将火压灭。3、下丹成膏:将炼好的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检验,才能使基质的老、嫩合适。下丹撒布要匀,并不停的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下丹的速度太快而易溢锅,且基质的质地不匀;太慢时,又不易掌握其老嫩。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时停止下丹,待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下完丹后要及时观察其颜色,当视其变成深灰色或黑色时应立即做老、嫩检验,滴水(30℃)成柱,软而不粘,拉而不断。如偏嫩再继续加热;偏老兑适量较嫩的炼油,一般嫩些比老些好,因做膏药仍需加热。合格的膏药基质软化点55—68 度。4、去火毒:下丹成膏后离火,用冷水喷洒锅中,即有黑烟冒出,反复多次,待稍冷时以细流倾入盛有较多冷水的水池或水盆中,并同时以木棍顺时针方向搅动,使其随水旋成带状。待冷却后,将其拧成适当小坨,浸于冷水内7—10 天,每日换水 1—2 次。金丝膏药基质:香油:松香=1:3.5(约)膏药:透皮剂=1000:(5-10g)红膏药的制作工艺熬药设备:煤气罐、铁锅、防火盖、水盆、搅药棍、铲子等。药物配比:松香 300g、色拉油 90g、黄丹 30g、药面 100-150g。熬制方法:将松香放入铁锅内,微火烧,至松香完全化开,闭火,把锅端下,搅拌一会后,下色拉油,黄丹,继续不停的搅拌,油开始冷却,没有烟时,放入药面。继续搅动,待膏油已冷却,有粘稠感时,倒入凉水凝固,去火毒1-2 天,勤换水,2 天后,从水中捞出膏药,水份蒸发后可入袋存放。使用方法:将外表无水的药块放到锅中慢慢微炎熔化,在膏药有粘稠感时,涂于硬纸或硬布上,用时将膏药温热化开即可敷于患处。黄膏药的制作工艺黄膏药也是采用松香时为膏药基质,制作方法与红膏药大致相同,但欲将膏药熬制成黄色膏药时,在制作过程中将下黄丹一节免除即可,因为大多数膏药为黄褐色,松香本身也为黄色,所以熬制手工艺膏药自为金黄色。白膏药的制做工艺此膏药同样采用松香为基质,其操作方法与前种膏药大同小异,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1、炼松香时不要加樟丹,2、最好选用白色的上等松香为基质。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骨仙膏的制作工艺处方:A、生马钱子 60g,生川草乌各 50g,生南星 50g,生半夏 50g,甘遂 30g,土虫50g,蛴螬 30g,七叶一枝花 50g,洋金花 50g,生白芥子 30g,三七粉 30g,没药各 45g,血竭 30g,虫30g,生延胡 60g,郁金 60g,扑尔敏片 100 片,炎痛喜康片 150 片。上列诸药要各取细粉(约 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B:乌蛇 60g,灵仙 90g,麻黄 60g,桂枝 90g,鸡血腾 90g,桃仁 45g,红花45g,当归45g,川芎 50g,姜黄 50g,生地 50g,羌活 40g,大活 40g,秦艽 45g,防风 30g,地龙45g,透骨草 50g,苍术 30g,三棱 60g,莪术 60g,丹参 50g,枳壳 40g,牛夕 50g,木瓜 45g,伸筋草50g,鹿含草 90g,海风藤 60g,寻骨风 60g,申姜 60g,山奈 60g,干姜 120g,苏木60g,桑枝 60g,川山龙60g。制作工艺:B 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过滤,称取膏药基质 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70度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 70 度时入 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 45g 的骨仙膏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