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指纹识别泥沙来源潜在泥沙源地的选择.PDFVIP

复合指纹识别泥沙来源潜在泥沙源地的选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 (6): 717 723   Journal of Ecology andRural Environment 复合指纹识别泥沙来源:潜在泥沙源地的选择 1,2 1① 3 常维娜 , 周慧平 , 高  燕  (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42;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 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3 江苏理工学院中德国际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泥沙源解析的前提是假设研究者能够确定流域内泥沙的潜在来源类型,并且各 泥沙源地所占比例之和为1,对潜在源地预判的不确定性将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南京市九乡河上游流域 为例,对不同源地各指纹因子做均值显著性检验,检验各个预判源地能否单独作为潜在泥沙源地,同时对比分析 不同沙源地对复合指纹因子判断泥沙来源正确率的影响,定量分析沙源地预判过程中的不足,探讨如何减少沙源 地选择对泥沙来源识别的影响。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预判的4种泥沙源地被重新调整为农田、林地和道路3种类 型。 调整后各源地指纹因子差异性明显提高,不同泥沙来源的正确判别率最高达到892%,泥沙贡献率从高到低 依次为农田(399%~878%)、林地(<01%~477%)和道路用地(0~256%)。 关键词: 复合指纹; 小流域; 泥沙源地 - - -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831(2014)06 0717 07 Identification of Sediment Sources Using Composite Fingerprinting:Selection of Potential Sediment Sources. 1,2 1 3 CHANG Wei⁃na , ZHOU Hui⁃ping , GAO Yan (1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42,China; 2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Uni⁃ versity,Nanjing 210023, China; 3Sino⁃German International College,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 Theapplicationofthetechniqueof compositefingerprintingtotheidentificationof sediment sourcesisbasedon the assumptionthat thetypeof potential sediment sourcescouldbe confirmed andthe sum of the contributionsof the sedi⁃ ment sources equals to 1. However,theuncertainty inpredictionof potential sediment sourceswouldhave someimpact on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The upstream of the Jiuxiang River in Nanjing was investigated for case study. Mean significance testswere carried out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