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名师工作室评选标准暂行.DOC

江苏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名师工作室评选标准暂行.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1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名师工作室评选标准(暂行) 考 察 项 目 评 选 标 准 M1领衔人条件 M1-1基本条件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教学成果丰富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学生欢迎,同行认可; 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能课教师同时具有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业执业资格,专业(学科)拓展或研发(科研)能力强; 3. 具有较强的组织、规划、管理和协调能力,工作室运行和成员发展良好。 M1-2知名度(影响力) 4.江苏省“333”培养对象,厅级(省辖市)以上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或市级以上 主持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成效显著,在各类竞赛、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获省级一等以上奖项;或开展技术技能革新,发明创造有重要影响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M2成员构成 M2-1数量结构 成员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不多于8人;知识、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硕士及以上学历不低于20%,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比例不低于60%,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不低于50%; 专兼结合,有来自行业、企业和外校的成员,外聘教师比例不低于20%不高于40%。 M2-2能力素养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勤于学习,锐意改革,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愿望和改革创新意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或教育管理能力; 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业(学科)基础厚实,有较强的教(科)研或技术研发能力; 10.具有校级以上教学能手、技术能手或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称号,或为市级及以上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 M3运行管理 M3-1规划目标 有工作室建设三年规划,与学校事业发展方向吻合,定位合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建设成效显著; 有工作周期内成员个人发展规划,阶段目标明确,分步实施扎实有效。 M3-2制度建设 建有本工作室工作、考核制度,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到人,奖惩分明,经费使用规范并发挥良好效能; 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工作室人才培养、项目研究、信息服务、技术改革、成果推广等积极作用。 M3-3平台建设 16.建有链接校园网站的名师工作室专栏、名师微博,微信,QQ群等,动态反映建设成果,方便专业交流;网站栏目清晰、内容丰富、成果分享、更新及时。 M4效能发挥 M4-1专业与课程建设 17.教学名师工作室所在专业为市级以上品牌或特色专业,跟踪产业发展趋势或行业动态设置、调整专业专门化方向,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技能教学名师工作室应为国赛项目,指导的学生获得过国赛金牌; 18.近三年内,专业教学名师工作室完成1项以上课程建设任务,其中专业教师还需负责专业建设任务并取得明显成效;专业技能教学名师工作室需进行技能教学研究,指导学生参加相关指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M4-2教学改革 19.建立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好,课堂教学质量高; 20.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导师制等,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和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 21.近三年,除领衔人外,其他成员均主持或参与至少1项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指导学生或亲自参加各类大赛、教学成果或示范课评比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项,人均1个(次)以上;或开设选修课程、辅导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咨询等,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关键能力。 M4-3资源建设 22.加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吸收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开发校本教材,有1本及以上教材列入省级以上规划教材; 23.工作室成员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人均不低于1篇(个)/年。 M4-4团队发展 开展“青蓝工程”,50%的工作室成员结对指导1—2名青年教师,签订有培养责任书,并能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或集中学习,有主题、有记录;成员每人每年阅读至少2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有相应的读书笔记、体会或论文发表;成员相互听课评课并有记录; 近三年内,20%以上成员获得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技术能手、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外聘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或通过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取得明显成效,年均为学校、企业培养5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受到广泛好评。 M4-5社会服务 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或大赛集训指导等,社会声誉良好; 28.专业教学名师工作室近三年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