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糖尿病标准ABC治疗及风险测算.pptVIP

阿司匹林:糖尿病标准ABC治疗及风险测算.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0岁糖尿病=10分,10年心血管风险等于10%,中危 二、50岁糖尿病合并吸烟=12分,10心血管风险>13% 三、60岁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15分,10年心血管风险>20% 四、50岁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15分,10心血管风险>20% 1,2,3,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一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标准药物治疗ABC这个话题。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危险评估”的概念已经为全球心血管预防和控制专家广泛认可。 包括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WHO提出的WHO/ISH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模型。其中最经典的、被广泛使用的仍是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包括评估未来10年发生冠心病或脑卒中风险两种评分方法。 以上是糖尿病伴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可见在糖尿病患者患病同时多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 根据弗莱明翰心血管危险评分计算,50岁以上糖尿病女性患者的评分是10分,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已达10%,再合并任何一个危险因素一定高于10%,男性亦然。 ABCDEF策略出自2010年ADA指南,ABC强调药物治疗,DEF强调生活管理。 1??A(aspirin and A1c)——阿司匹林和糖化血红蛋白? 1.1??阿司匹林---迄今许多随机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加之其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安全性,被视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多个权威的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为40岁或40岁以下但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除非存在禁忌证。? ? ?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禁忌证(如视网膜出血和消化性溃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多为剂量相关性,因此应避免过高剂量的应用。多数糖尿病患者如无禁忌证应每日服用75-150mg阿司匹林;已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可依据个体情况适当增加剂量。有研究显示,100mg以下的肠溶阿司匹林不能被体重>70kg、年龄>55岁男性完全吸收,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未得到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150mg)。? ? ? 目前临床研究多为5-10年的随访时间。而随着糖尿病患病人群的年轻化,目前尚无证据证实20-30岁的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可终生受益。对于阿司匹林在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应用,尚缺乏充足证据,故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谨慎应用。研究显示,一些患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人群已可检测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50%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已经发生明显的大血管并发症。因此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很大,具有较高的心血管风险,应早期积极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1.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此指标可反映过去8-12周内血糖波动的平均水平,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被视为糖尿病患者疗效监测的“金标准”。对于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HbA1c的目标值为<7%,我国和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的目标值为<6.5%。患者口服75g葡萄糖后,如果负荷后2h血糖>7.8mmol/L且<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IGT);如果非同日两次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IFT和IGT具有较高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面对存在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等危险因素的人群,临床医师应考虑到患者患有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必要时应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进行筛查。? ? ? 现有研究证据提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糖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一个非常缓慢、进行性累积的过程。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抵抗从2型糖尿病开始的前10年就可能存在,高血糖对于大血管的危害亦已启动。随着糖尿病的形成及其病程的逐渐延长,这种损害将逐渐加重并可能进入难以逆转的阶段。这一病理生理学机制提示,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2??B(blood pressure)——血压? ? ? 现有证据显示,积极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值<130/80mmHg)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与降糖治疗同样重要,甚至有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所带来的大血管获益比严格的血糖控制更为显著。? ? ? 药物治疗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能耐受者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和ARB在降压的同时,可更为有效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