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2.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自称“_____________”,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_____________”。长庆四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_____________”。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________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题解读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刻苦自学。20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曾入汴州(今河南开封)、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贞元十八年(802)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 贞元十九年,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唐宪宗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穆宗继位,召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 四、背景探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五、合作讨论 1.“古之学者必有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我的见解:这句话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如何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的见解: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为如此,他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师道”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个判断就是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 3.第2自然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做法带来了怎样的结局? 我的见解:(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第二段每个对比之后,作者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有关句子的语调相同吗?有什么意义? 我的见解:语调不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是疑问语调;“……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是陈述语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是感叹语调。语调富于变化,不仅文气很顺,而且也增强了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 5.文章以孔子为例有什么好处? 我的见解:以孔子为例可一石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7)三年高考真题精编解析一专题17 椭圆及其综合应用.doc
- (2017年必备)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备考重点.doc
-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英语复习专题四副词(试卷部分)课件.ppt
- (广东海南考生参考用补考用)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真题及参考 答案2018年真题.doc
- (经济师人力资源考试笔记)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doc
- (课件)高三圆锥曲线极坐标方程知识梳理与题型归类课件.ppt
- (全套)2017二级建造师真题及答案.doc
- (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章《电与磁》第2节《电生磁》课件.ppt
- (三年级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ppt
- 2015.10.15 英语人大附月考分析讲座.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