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5 采场地压及其控制 一、概 述 采场地压的特点: 一、概 述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1、支承带应力集中系数 KC 2、支承压力带宽度b 3、支承压力带随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向前移动 4、相邻采场对支承压力的影响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1、按孔的应力集中理论分析采场地压 2、地表下沉盆地与下沉值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1)地表塌陷盆地 (2)崩落角和移动角 (2)崩落角和移动角 (3)影响崩落角的因素 1、暴露空间大 2、复杂性 3、多变性 4、采场地压显现形式的多样性 5、控制采场地压的难度大 一、概 述 影响采场地压的因素可概括为自然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方面的主要有: (1)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2)开采深度 (3)矿体的倾角与厚度: (4)构造 (5)地下水 2、采矿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 (1)开采顺序: (2)开采方法及控顶方法 (3)回采速度 (4)空区形态及空区形成时间 一、概 述 采场地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采场(包括采空区)围岩的应力状态、变形、移动和破坏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找到维护采场稳定的措施。 采场地压的研究范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回采期间采场的稳定问题,另一方面是回采完毕采空区的处理问题。 一、概 述 1、回采期间采场的稳定是指采场(包括采准巷道、硐室)的围岩在回采期间不发生危险变形,以保障回采的安全,维护回采作业的正常进行。其研究的范围包括下述一些问题: (1)采场围岩应力分布的规律; (2)岩体失稳的原因、条件和机理; (3)确定采场中各种结构物(矿柱、支架)上地压的大小;研究矿柱的支护原理和设计方法; (4)确定合理的采准布置方案; (5)研究采场地压的控制措施,等等。 一、概 述 空区处理的目的:控制由于空区引起的地压显现的强度。 空区处理的主要方法:目前处理空区的方法可归纳为“崩”“充”“撑”“封”四种。 崩落:就是用爆破(或其他手段)的方法把空区上方的岩体崩落下来充塞空区。 充填:用充填物(如碎石、尾砂、水砂、混凝土等),将空区充满。 一、概 述 支撑:利用矿柱或支架将空区撑起来,防止其发生危险变形。实践表明,此种方法的效果是很差的。 封闭:对于单独的孤立的小空区可采用封闭的方法,将它与其它采场的通道隔绝,防止该空区冒落时对其它采场发生气浪冲击。 其中充填和崩落是两种主要的方法。 一、概 述 采场顶板的暴露面一般都较巷道顶板大得多,且随着采面位置的不断向前推进,空区尺寸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故采场应力分布也具有自身的特性,变化大,且属空间问题。 在原岩中形成采场后,上覆岩层的重力即转嫁于采场四壁的岩体中,使采场四壁特别是两侧岩体中的竖向应力升高,形成所谓支承压力。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支 承 压 力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采场周围应力分布 式中:kL——开采空间形状影响系数,长/宽=1, kL =0.7; 长/宽3, kL ≈1; b——支承带宽度; L——采场跨度。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式中: kl—跨度影响系数,L=3m,kl=1;L=30~40m,kl=0.5; kr—岩石性质影响系数,硬岩kr=0.8;中硬岩 kr=1.5。 支承压力带宽度b,视岩层性质及采空区跨度而异,大致有以下关系: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采空区四周都存在支承压力区; 前方岩体有较大的应力集中; 刚充填的充填体中应力很小,远离开采的充填体被压实,其承受的压力逐渐增高,直至等于原岩应力。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a) bb1+b2,无影响 (b) bb1+b2 (c) bb1+b2,且一侧开采空间位于另一侧的支承压力带内,则开采空间2的两侧都会受到开采空间1的影响,其两侧的支承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二、采场地压及围岩活动的一般规律 (1)、拉应力区; (2)、压应集中区; (3)、卸压区:该区水平应力σx和垂直应力σy均较开采前低,处于卸压状态(免压拱或称卸压拱)。卸压区的岩体由于自重作用及弹性恢复,将向空区移动,使顶板岩层下沉,岩体冒落或产生沉间离层现象。 (二)、顶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 (4)、压缩区:垂直应力σy比开采前降低,水平应力σx比开采前升高,是拱形承压带的拱桥,起着引导原岩垂直应力向空区两壁传递的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物医学大数据概述.ppt VIP
- 年产3000万片利伐沙班片车间设计.docx VIP
- 冶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合格证考试(模拟6).docx VIP
-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新任经理90天转身计划全套.pdf VIP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月考50题.docx VIP
- GB50243-20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胜利油田准噶尔盆地沙1井-2021三维地震采集项目二级安全教育试卷.docx VIP
- 《1.3.1解直角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docx VIP
- 滴滴宏泰-道路交通安全及线路测评.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