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ppt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知识归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示意图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 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 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 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 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 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决定实行经济 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 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三、比较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题一????“一五”计划 史料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 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史料2????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很繁重, 史料研习 史料呈现 也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 任务,除了恢复时期的3年以外,大概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即大概需要 3个五年计划。……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进行社会主义工 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都应该按照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采取切 实可行的办法,逐步地实现。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1955年7月5日) 史料解读   史料1论述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借鉴了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史料2阐述了“一五”计划任务艰巨,需 要较长时间逐步实现,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 论从史出 根据以上信息,归纳“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社会主 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 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关系: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 一。 ②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 社会主义改造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 义改造的成果。 主题二????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1????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 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 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 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2????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 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 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史料呈现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 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史料解读   史料1论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从中可以揭示出生产关系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越 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