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中学语文论文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郝银昌
《林黛玉进贾府》是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一篇传统课文。课文通过林黛玉的眼光,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课文篇幅较长,涉及内容较多,老师面面俱到的处理收效也不会大。下面我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角度谈谈对这篇文章的解读。
一、工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为外孙女的林黛玉第一次到外祖母家——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因为在家时常听母亲讲“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好奇心强烈,少女的矜持又“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便“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于是“看”。“看”贾府的环境,“看”外婆家进进出出的人,究竟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不同。
首先来看林黛玉是怎样观察贾府的环境的,看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对贾府的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作者主要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一是外观建筑的宏伟,体现一个“大”字。“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大插屏”“正房大院”等等。这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贾府皇亲国戚的社会地位。二是布局的讲究,体现一个“巧”字。贾母的正房大院,有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既巧妙布局,又表现出豪门的贵族气派。“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也有仪门、耳房、穿堂、通道簇拥着,显得精巧壮丽。三是陈设的豪华,体现了一个“奇”字。无论是荣禧堂里的“大紫檀雕螭案”“三尺来高青绿石铜鼎”“十六张楠木交椅”,还是王夫人耳房里的摆设,“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等等,都显示了贾府陈设的稀奇、精致和华贵。
由此看来,对环境的描写,一是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描写的顺序,二是要抓住环境的特点。
其次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林黛玉的观察来描写贾府中众多人物形象的。
见“三春”——迎春、探春、惜春。作为贾府的三位小姐都是“钗环裙袄”,美丽大方,见之忘俗。虽然是群体介绍,但无一不体现出贾府豪门贵族的特点。
见表嫂王熙凤。一是出场,作者采用先声夺人的写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二是写服饰和容貌,一身珠光宝气、大红大紫,显得雍容华贵。接下去写她“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暗示她在漂亮外表之下的庸俗、刁钻、狡黠;三是对待”我”,由恭维到拭泪再到转悲为喜;四是回王夫人,“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了”。想得周到,做得干练。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王熙凤的精明能干、玲珑美丽、机变逢迎的特点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见宝玉哥哥。一是侧面描写,之前听母亲说过,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无人敢管”,今天又听二舅妈说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这表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二是正面描写肖像,他头戴“宝紫金冠”,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外套“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脚登“青缎粉底小朝靴”,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精美的穿着与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长相相得益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先抑后扬,见到表哥后,黛玉“吃一大惊”,彻底颠覆了之前对表哥的印象。
因此,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新鲜别致,要个性化。写人物外貌一般要从服饰和容貌两方面来表现,要画其形传其神。写人物语言也要是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二、人文性——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关于人文性,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百科全书。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开头写到:黛玉自弃舟登岸,乘轿入城,轿夫并没有直接把她送到贾府,而是经过了几道侧门,“正门却不开”,“却不进正门”,两换轿夫才见到贾母的。到了垂花门前,连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小厮都不得入内。这里至少有两个文化问题要交待清楚,一是林黛玉为什么不走正门;二是小厮们为什么不得进垂花门。其实,在封建贵族大家庭中,礼法是相当讲究的,“正门”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一般来说,有上级官员或适逢重大喜庆节日才会打开。林黛玉是未成年人,还没有资格走“正门”。关于第二个问题,“垂花门”内便是女儿国了,一般身份的男人是不得入内的。林黛玉进入贾府后,依次拜访的顺序是外婆、大舅、二舅,这个顺序不能颠倒。而在拜访大舅妈时,“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段话既表明黛玉对大舅妈的尊敬和感激,又体现黛玉知书达理,顾全大局的品格。又如,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如实回答“刚念了《四书》”,后来宝玉问她读书的事,黛玉却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