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公开研讨课,共38张ppt).ppt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公开研讨课,共38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复兴后的再审视 (四)空谈心性的阳明流派 于是,到了后来——王守仁逝世一百余年的下世纪(十七)中叶时,阳明学派遂走入空疏的幻境,一些堕落的阳明学家跟酒肉和尚一样,认为贪赃枉法,照样可以使自己成为圣人,引起理学家的反击,遂转衰落。 ———《中国人史纲》 儒学哲理化的宋明理学发展到万历中期,阳明“心学”的弊端日显,尤其是一些王学末流之士利用王阳明的理论,谈空说玄……然而,“盛谈玄虚”对于解救当时政治黑暗、危机深重的明王朝,有百害而无一利。 ——摘编《好文集:中国思想学术论文选》 清代学者颜习斋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三:复兴后的再审视 (五)宋明理学的两重性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宋明理学到底留给我们一些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以程朱为中心的“理学”在其数百年统治期中对广大人民的惨重毒害。 ……而事实上,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语录,曾使多少妇女有了流不尽的眼泪和苦难。那些至今偶尔还可看到的高耸的石头牌坊——贞节坊、烈女坊,是多少个“孤灯挑尽未能眠”的痛苦情感的凝聚物。而一项“名教罪人”的帽子,又压死了多少有志于进步或改革的男子汉。 …… 三:复兴后的再审视 (五)宋明理学的两重性 那么,行程达数百年的宋明理学就是思想史上毫无意义的一堆破烂吗?它是否也留给了人类某些积极的东西呢?特别是展望未来,当可以彻底消除它的特定封建作用之后,它本身是否还有某种价值呢? 这个问题似乎尚未有令人满意的回答。并且,现实的利害总胜过纯粹理论的考虑。宋明理学的巨大现实祸害完全淹没了它在纯理论上的成就和特点。但是,如果从整个人类和整个民族的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情况当有不同。如果从这样一种角度来看宋明理学,便可以见到,由于宋明理学细密地分析、实践地讲求“立志”、“修身”,以求最终达到“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把道德自律、意志结构,把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扬到本体论的高度,空前地树立了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庄严伟大。在世界思想史上,大概只有康德的伦理学能与之匹敌或相仿。康德著名的墓碑:“位我上者灿烂的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与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表现人类主体伦理性本体的崇高上,是同样伟大的。 三:复兴后的再审视 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样,它可以一样很敏感、神志很清明,绝对的正确。中国之必须来一次革命,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和儒家思想完全彻底地战胜其他学派。 ——《世界文明史》 如果一种理论体系,一旦高高在上,失去了对立面的反对意见,就会逐步走向封闭、僵化、衰退和死亡。 ——徐洪兴《道学思潮》 根据你的判断,若明清学者要再次更新儒学,他们会提出哪些主张?为什么? 四:走出理学谈感知 审视宋明理学,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看到了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提拔高大的灵魂。 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它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 课后思考题:谈谈你学习本课的感受,以论文形式呈现。 四:走出理学谈感知 1,危机 2,包容开放 3,与时俱进 4,反省 5,品格 6,现实中利欲熏心 …… 有些事现在不做, 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追梦人》.flv 导入 中国汉字书写“大”赛: 有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比赛内容是在规定的两分钟内,一位同学写含有理字的成语或谚语,一位同学写含有心的成语或谚语。 目的:感受中国文化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困境中再次调整 材料一:“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 。” ——宋志磐《佛祖统纪》 材料二: “佛,日也;道,月也;儒,星也”。 ——《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 问题导学: 从上面两则材料可以推断出什么结论? 一:困境中再次调整 自主探究: 1,儒学危机为何出现? 2,儒学危机有何表现? 3,儒家学者如何应对? 4,应对的结果是什么? 一:困境中再次调整 (一)儒学危机为何出现? 由于儒学亦有自己的局限,尤其是在宇宙观及心性论方面,均不及佛道二教,加之以汉代以来儒家经学的封闭、繁琐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相反,佛道两教既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宋明理学——一种文化学的诠释》 禅宗吸引士大夫的,不仅是它那莲花万朵,无生无死,优哉游哉的彼岸世界,而且还是它所特具的在“悟”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