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大转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伊藤博文大转型-历史论文 伊藤博文大转型 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成为两国知识分子乃至两国国家特性的分野 文 | 雪珥 独立学者,专攻中国改革史、战略史,著有《国运1909》、《帝国政改》等 日本自1853 年被美国军舰敲开大门,实行被动的“改革开放”,十年来国内局势并不安定。以批判幕府开国政策为主的“攘夷派”,结合以孝明天皇为首的朝廷,对幕府发起挑战,“尊王攘夷”( 日本式的“扶清灭洋”)运动风起云涌。攘夷派“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占据上风,迫使幕府宣布攘夷,攘夷派占主流的长州藩便成为这场运动的急先锋。 1863 年5 月10 日傍晚,马关海峡。日本长州藩军舰庚申丸、癸亥丸向美国轮船“彭布罗克号”(Pembroke)发起突然进攻。“彭布罗克号”仓皇而逃。随后几天,法国军舰“建昌号”(Kien-Chang)、荷兰军舰“梅杜萨号”(Medusa)先后遭到炮击。马关炮响后两天,5 月12 日的深夜,5 名年轻人受长州藩藩主密令,在横滨躲过了幕府官吏的检查,悄悄登上了怡和洋行的商船“基鲁雪基号”,转道上海前往欧洲秘密留学、考察。这群年轻人中,就有后来著名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作为坚定的尊王攘夷派,他们曾经多次策划了针对外国公使的刺杀计划,包括纵火焚烧法国使馆。可以说,出国之前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是不折不扣的“义和团”。 大上海的繁华令这些第一次出国的日本青年大惊失色,动摇了他们的攘夷观念。他们看着如此众多的“洋船”感慨道:“这些船如果一旦都闯进日本来,究竟日本该怎么做才好呢?攘夷吗?那不可能!” 长州藩此时仍维持攘夷,封锁了马关海峡。长期的封锁,最终激怒了在日本有巨大经济利益的英国。1864 年,英国驻日公使阿尔托克提议,与法国、荷兰及美国联合采取军事行动。“四国联军”很快组织了17 艘军舰,准备大举进攻长州。身在英国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得知消息,深为国内局势担忧,认为日本要与四国抗衡,绝对是以卵击石。他们遂决议返回日本,试图运用自己与英国和藩主的联系管道,既阻止攘夷这样的“义和团行动”,也阻止“四国联军”的军事行动。 伊藤与井上回到横滨,拜见了英国公使阿尔托克,试图说服四国暂停军事行动,留出时间供他们前往长州藩斡旋。两人在长州藩向藩主及权贵们分析天下大势,切陈攘夷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很快就成为攘夷派的眼中钉,不少人将他们看作通敌的“日奸”,强烈要求诛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来为攘夷祭旗。暗杀他们的风声越来越紧,长州藩藩主也派人暗中给他们送钱,通知他们赶紧出洋躲避。两人谢绝了藩主的好意,但不得不先躲藏起来。 伊藤和井上两名“日奸”游说失败后,四国联军发起强攻,长州藩大败,被迫签订城下之约,拆除下关的炮台及赔偿300 万元。但在这场战斗中遭受惨败的长州藩,与败在英军手下的萨摩藩一样,痛定思痛,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并成为倒幕运动的主力。被“爱国志士们”追杀的“卖国贼”伊藤和井上,也随后成为明治维新的风云人物,推动了日本帝国的扩张。 从不惜暗杀的“义和团”,到阻止攘夷而被人看作是“卖国贼”,再到明治维新的大功臣,伊藤和井上的跌宕心路,正是那个时代日本知识分子的写照。日本文化的综合性和杂交性,令日本知识分子比中国士大夫更容易转型。 这样“变脸”的功夫在中国罕见。即使早在1840 年就开始遭受“夷狄”的侵凌,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却直到甲午战争失败前,甚至都没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魏源”睁眼看世界”的《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日本比在中国更受欢迎。吉田松阴曾手抄《海国图志》,奉为至宝。号称同文同种的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就这样开始了悄悄地分道扬镳。 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确在提倡西学、实行洋务方面十分扎实细致。但对体力劳动的鄙视甚至渗透到他的管理中,他十分注重科学技术,但多停留在书本学习上。反观伊藤与井上等5 名日本青年前往英国留学的3 个多月航行途中,都要在帆船上干粗活,伊藤还病得差点丧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成为两国知识分子乃至两国国家特性的分野。

文档评论(0)

solo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公共营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3日上传了公共营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