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基础理论课件--8-1病机.ppt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 病机学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孙广仁 主要内容 概说 第一节 基本病机 第二节 疾病传变 概说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病机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的机理和疾病传变的机理。 病机的层次: 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 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大类疾病病机(外感热病病机),如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 病证病机,如感冒的病机、哮证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 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发热的病机、健忘的病机等等。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精气血的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五、内生“五邪”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主要说明病证的虚实,所谓邪正盛衰判虚实。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即邪气亢盛,正气未衰,能积极与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激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实证的特征: 1.常见于:①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②由于湿、痰、水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③体质比较壮实的患者。 2.临床表现:外感病实证常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而内伤病实证则表现为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气滞瘀血等各种病变。 虚,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亦即机体的正气虚弱,防御能力和调节能力低下,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无力,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故难以出现邪正斗争剧烈的病理反映,临床上表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 虚证的特征: 1.多见于:①外感病的后期,正气耗伤;②各种慢性病证日久,正气化生无源;③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使正气随津血而脱失,以致正气虚弱。④体质虚弱者。 2.临床表现:虚证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表现。 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虚中夹实:是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如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等。 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如高热伤津液伤阴气的“阳胜则阴病”等。 (2)虚实转化(因虚致实,实证转虚) (3)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是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虚”的临床假象。 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 真实假虚又称为“大实有羸状”。 如热结胃肠而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证;小儿食积而出现的腹泻,妇科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崩漏下血等。 真虚假实:是指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 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真虚假实证又称为“至虚有盛候”。 如脾气虚衰的腹胀; 气虚推动无力而出现的便秘。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 正胜邪退的发展,疾病可以较快地好转、痊愈。若正气恢复较慢—邪去正虚。 2.邪胜正衰 “亡阴”、“亡阳”,病情恶化,死亡。 3.邪正相持 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一种病理过程。 若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正气无力驱尽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称为正虚邪恋。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说明病证的寒热变化,所谓阴阳失调定寒热。 从更广的意义上讲,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精气等相互关系失调及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概括。但由于它们都是内涵相对明确的独立概念,现在一般不再用阴阳失调来说明。 阴阳失调的内容: (一)阴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 (二)阴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班数学活动《小动物在哪里》PPT课件.ppt
- 全国节约用水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pdf
- 机动护士培训【30页】.pptx
- unit 2(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doc VIP
- 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三版薛定宇习题答案.pdf
- 土地资源管理学(第二版)张正峰,第一至第十二章知识点.docx
- (人教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跨学科实践: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课件.pptx
- 化工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书1116.doc
- 宋元考古课件:磁州窑.ppt
- 2023年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