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中西人文講壇
哲學名家論老子:牟宗三
概述
牟先生的「不生之生」觀念及「境界形態形上學」的觀點
道非實物,以沖虛為性。其為萬物之宗主,非以「實物」之方式而為宗主,亦非以「有意主之」之方式而為宗主,乃即以「沖虛無物,不主之主」之方式,而為萬物之宗主。沖虛者,無適無莫,無為無造,自然之妙用也。虛妙於一切形物之先,而不自知其為主也。此即為「不主之主」。……(《才性與玄理》,學生書局,1983四版,p.140)
又,沖虛玄德之萬物之宗主,亦非客觀地置定一存有型之實體名曰沖虛玄德,以為宗主。若如此解,則又實物化而為不虛不玄矣。是又名以定之者矣。此沖虛玄德之為宗主實非「存有型」,而乃「境界型」者。蓋必本主觀修證,(致虛守靜之修證),所證之沖虛之境界,即由此沖虛之境界,而起沖虛之觀照。此為主觀修證所證之沖虛之無外之客觀地或絕對地廣被。此沖虛玄德之「內容的意義」完全由主觀修證而證實。非是客觀地對於一實體之理論的觀想。故其無外之客觀的廣被,絕對的廣被,乃即以此所親切證實之沖虛而虛靈一切,明通一切,即如此說為萬物之宗主。此為境界形態之宗主,境界形態之體,非存有形態之宗主,存有形態之體也。……(《才性與玄理》,p.141。)
道之常存性與先在性亦如此解。其永存而不可變者,即無所存之存也。有所存,則存而不存矣。抑亦非「存有形態」之存也,而乃朗然玄冥之絕對之「境界形態」之存也。似存而非存,似非存而實存,超乎存與不存之存也。不以挫銳而損,不以解紛而勞,不以和光而汙其體,不以同塵而渝其真。此即沖虛玄德之永存也。其先在性亦是境界形態也。大象暢,大音至,生生無限量,聲聲不相礙,則即沖虛玄德之在一切形物之先矣。此非「存有形態」之先在也。此非邏輯原則之先在,亦非範疇之先在,亦非存有形態的形上實體之先在,而乃開源暢流,沖虛玄德之明通一切,故為一切形物之本,而其本身非任一形物也。(《才性與玄理》,p.142~143。)
「道生之」者,只是開其源,暢其流,讓物自生也。此是消極意義的生,故亦曰「無生之生」也。然則道之生萬物,既非柏拉圖之「造物主」之製造,亦非耶教之上帝之創造,且亦非儒家仁體之生化。總之,它不是一能生能造之實體。它只是不塞不禁,暢開萬物「自生自濟」之源之沖虛玄德。而沖虛玄德只是一種境界。故道之實現性只是境界形態之實現性,其為實現原理亦只是境界形態之實現原理。非實有形態之實體之為「實現原理」也。故表示「道生之」的那些宇宙論的語句,實非積極的宇宙論之語句,而乃是消極的,只表示一種靜觀之貌似的宇宙論語句。此種宇宙月之語句,吾名之曰「不著之宇宙論」。「不著」者,不是客觀地施以積極之分解與構造之謂也。而道之為體為本,亦不是施以分析而客觀地肯定之之存有形態之實體也。故其生成萬物,亦不是能生能成之實體之生成也。故生者,成者,化者,皆歸於物之自生自成,自定自化,要者在暢其源也。此種「不著之宇宙論」,亦可曰「觀照之宇宙論」。然則,物無體乎?曰:無客觀的存有形態之體,而卻有主觀的境界形態之體。沖虛玄德即體也。(《才性與玄理》,p.162。)
牟先生在文本上及義理上的理據
文本上的理據
生之,
【注】不塞其原也。
畜之。
【注】不禁其性也。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注】不塞其原,則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則物自濟,何為之恃。物自長足,不吾宰成,有德無生,非玄如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有「不塞其源,不禁其性,不吾宰成」之沖虛玄德,則物自然而生,自然而濟,自然而長足。此即沖虛玄德之妙用也。而即以此德為萬物之宗主,則即「不主之主」也。窺王注意,「有德無主,非玄而何」,此「無主」是指此德之無主言。無主,言此德無使之如此者,即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無主使之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其為德即「玄德」。「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此重解「其德無主」之意也。此「有德而不知其主」之玄德,其主物而為物之宗,亦是「不主之主」也。「有德無主」是解「玄」字義。此注眉目不甚顯,須如此分疏始明。實則經文甚顯豁,可如此解:「生而不有」,即是無心之生。無心之生,則暢其源,物自生,都任置之,非吾所得而有也。「為而不恃」,即是無為之為。無為之為,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功自成濟,非吾所得而恃也。(前句言「不有」,此句言「不恃」是「不恃功」。王注混不分明。)「長而不宰」即是不主之主。不主之主,則雖首出庶物,而無宰治之施。生,為,長,皆指道言。即於道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見其沖虛妙有之玄德。如此,已甚圓足,不煩辭費。而王注則歧出不切,隱曲不明。而籠統大意,似亦得之。(《才性與玄理》,p.140~141。)
義理上的理據
老子之「絕聖棄智,絕仁棄義」,實非否定聖智仁義,而乃藉「守母以存子」之方式,「反其形」以存之也。……「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863-2013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5年陕西省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PEP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随堂练习一课一练版(有答案).pdf VIP
- 彩钢管理房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1).doc VIP
- 江西婺源篁岭民俗文化村发展规划--规划说明.pdf
- IATF16949-2016事态升级控制规范.doc VIP
- 新收入准则对电商企业运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VIP
- 东莞市地图含区县可编辑可填充动画演示矢量分层地图PPT模板.pptx VIP
- XX县2022年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技术设计书模版.docx VIP
- 女儿墙维修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