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颅底应用解剖.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颅底应用解剖.ppt

颅底病变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既可向颅内发展,也可向颅外扩延,涉及多学科领域,故长期以来颅底被认为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虽然早在本世纪初即有人试图切除颅底肿瘤,但真正意义上的颅底外科是随着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和介入放射等方面的进步,在近20-30年,特别是过去10多年内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成为耳鼻咽喉科和神经外科发展最迅速的新兴领域。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由额骨、筛骨、蝶骨、岩骨和枕骨组成。 其结构复杂,诸多的骨性孔道或裂隙作为颅内外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通路。 颅底应用解剖 颅底有内外两个面. 内面借蝶骨小翼后缘和颞骨岩部上缘分为前、中、后三个颅窝。 外面借两侧翼内板与枕大孔外缘连线将其分为中线区和侧颅底区。 颅前窝 由额骨眶板、筛骨水平板、蝶骨小翼和蝶骨体前部构成,约占颅底前后径的1/3。其前界为额骨鳞部,与额窦一板相隔。后界由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视神经管口及交叉沟构成。两侧为额骨眶部。颅前窝正中凹陷部分为嗅窝。中线骨嵴称鸡冠,其前方盲孔在成人多已闭合。两侧为筛板形成筛窝底部,筛板上有数十个筛孔,嗅丝由此入颅至嗅球。 颅前窝位置最高,容纳大脑额叶、嗅神经、嗅球和嗅囊,视交叉、垂体及颞叶前端与其相邻。 前颅底周围结构解剖: 颅中窝 (一) 颅中窝较颅前窝深,容纳大脑半球之颞叶。 由蝶骨体的上面和侧面、蝶骨大翼脑面、颞骨岩部前面及颞骨鳞部构成。 前界为蝶骨小翼后缘及视神经沟前缘,后界为颞骨岩部上缘的岩上窦沟,底部由蝶骨大翼、颞骨岩部及颞鳞下部共同组成。 颅中窝的中部为蝶骨体及鞍部,容纳垂体,与下方的蝶窦仅以一薄层骨板相隔。 鞍前有横行的视神经交叉沟,由此向外达视神经孔。 中颅底周围解剖结构 颅中窝 (二)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呈前后走向的不规则形,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前方达眶上裂的内下端,后方循蝶骨体旁延伸至岩尖部;两侧海绵窦相互连通;窦外侧有动眼、滑车、三叉和外展神经,颈内动脉在前床突内侧进入窦内。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翼与小翼之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和外展神经和眼动脉由此入眶。 海绵窦内血管、神经 颅中窝 (三) 位于蝶骨大翼根部的骨性孔道由前向后依次为园孔(V2上颌神经)、卵园孔(V3下颌神经)和棘孔(硬脑膜中动脉)。破裂孔位于卵园孔内后方约1厘米,为岩尖与蝶骨体交接处,内有颈内动脉穿行入颅。 岩部的前面有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弓状隆起位于压迹的前外侧,系上半规管所在部位。该隆起是颅中窝入路内听道手术的重要标志。隆起的前下方为岩大神经裂孔、岩大神经和岩小神经沟。其中岩大神经为面神经减压或开放内听道的解剖标志。弓状隆起的外侧即为鼓室盖。 颞骨应用解剖学 (三) 颞骨骨性结构: 乳突及其周围结构: 颞骨骨性结构与肌肉关系: 常用手术入路解剖学: 经迷路入路: 经中颅底入路: 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颅后窝(一) 颅后窝位置最低,底由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前界为斜坡,由鞍背、蝶骨体和枕骨基底组成,前外侧为颞骨岩部上缘,后外侧由横窦沟围成,中央为枕骨大孔,孔的前外侧为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和咽升动脉脑膜支由此通过。两侧颅后窝主要容纳小脑。 枕骨周围结构 颅后窝(二) 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道口,面神经、位听神经和迷路动、静脉由此出入内耳道。弓形下窝位于内耳道口外上与岩上沟之间,有弓下动脉走行。内耳道口的外下方有内淋巴囊裂,,为前庭导水管外口,内淋巴囊位于此裂隙与硬脑膜之间。裂口外侧与乙状窦之间的区域为迷路后入路的手术通道。内耳道口下方与岩枕裂后端有颈静脉窝。 岩骨后部结构: 颅后窝(三) 颅后窝另一重要区域为小脑—桥脑角,其内侧界为桥脑外面,前外侧为岩骨后面,后外侧界为小脑前面,为三角形的蛛网膜下腔间隙,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由脑干发出后经此间隙出颅。 桥小脑角解剖 颅底外面观 (一) Jones (1987) 将颅底外侧面与内侧面前、中、后窝相对应的部位称为前、中、后颅底。 颅底外面观 (二) Kumar (1986) 则在翼内板与枕大孔外缘作一假想连线,将对应与颅中、后窝的颅底外侧面分为中线区和两个侧区。 中线区主要结构有岩尖、蝶骨体、斜坡、枕骨髁状突和舌下神经孔。侧区主要由蝶骨大翼和颞骨构成。 颅底外面观 (三) 临床所称侧颅底区的范围是: 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长线; 两线向内交于鼻咽顶,形成一近似90度的直角。 两线向外分别指向颧骨后方和乳突后缘。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