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精编内经.ppt
【分析与讨论】 人的体质不但直接影响着发病,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 本节有关体质的论述是以阴阳盛衰为基础,属“阴阳五态人”分类范畴。并列举了两种体质类型来说明痹证过程中的邪气从化理论。 【分析与讨论】 一种是“阳气少,阴气多”的阴盛型体质,对寒、湿阴邪具有易感性,即或感受风寒湿杂合之痹邪,也易从阴而化,故其痹或湿或寒; 另一种是“阳气多,阴气少”的阳亢型体质,对风、热之类阳邪具有易感性,即或感受其他性质邪气,邪气也易从阳化热,具有易患热疾的倾向性,故其痹为热。 这种邪随人(体质)化的理论,对中医病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水胀 题解: 水胀,是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所致,以浮肿、腹胀为主症的病证。本篇分别论述了水胀、肤胀、臌胀、肠覃、石瘕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鉴别要点及治疗原则,因为这些病证名异而形似,都有腹部胀大之症,故列为一篇,以资鉴别。因本篇首论水胀,故以“水胀”名篇。 目的要求 1、掌握水胀、肤胀、鼓胀的主要症状及临床鉴别要点。 8、掌握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原文: 721 黃帝問于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欬,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原文: 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 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鼓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 【原文注释】 鼓胀:病名。因腹胀如鼓而名。《素问·腹中论》曰:“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张介宾注:“内伤脾肾,留滞于中,则心腹胀满,其胀如鼓,故名鼓胀。” 腹筋起:谓腹壁有脉络显露、突起。筋,《太素》作“脉”,当据改。 【导读】 水胀、肤胀、鼓胀的症状特点及相互间的鉴别 水胀:阳气不达,水湿内停,泛溢于外,目窠微肿,足胫肿,腹部膨大,腹壁无压痕。 肤胀:寒客皮肤,气停腹中,聚于肌肤,全身肿,腹部胀大,空软不实,按压腹壁则陷而不起。 鼓胀:肝脾不调,气滞水泛,血行瘀阻,腹胀,周身浮肿,肤色苍黄,腹筋起(腹壁静脉曲张)。 【分析与讨论】 水胀以水湿停聚为主,肤胀以气滞为主,鼓胀则在不同发展阶段,有气滞、湿阻、血瘀等不同病机。 临床上出现肿胀的疾病较多,应当结合肿胀的性质、轻重、按压部位及患者的其他具体情况进行诊治。 原文: 722 腸覃何如?岐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原文: 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原文注释】 肠覃(xùn训):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覃,通“蕈”,地菌。 石瘕:病名。系因寒邪内侵,瘀血内留,生于子宫,坚硬如石,状如怀子的病证。 衃(pēi胚):凝聚的死血。 可导而下:指用破血逐瘀的方法治疗。导,通导、疏导的意思。 【导读】 肠蕈、石瘕的病因病机、症状、鉴别及治疗 两病都是气滞血瘀之证,均可采用通导攻下,行血逐瘀之法治疗。 病名 病因病位 主要病机 证候 肠蕈 寒邪客于肠外 气滞血瘀系于肠外 肿块缓慢增大,活动度大,月经按时来潮 石瘕 寒邪滞于胞宫内 恶血滞于胞宫内 肿块日渐增大、活动度小,月事不以时下 【分析与讨论】 积聚的病因与寒热邪气、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有关,其病机则主要是气滞血瘀、津液留结,故基本治法为调气、活血、除湿。 原文: 黄帝曰:膚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导读】 本节继肠蕈、石瘕“可导而下”之后,提出了用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肤胀和鼓胀。 奇病论 题解: 奇病,泛指少而异乎寻常的一些疾病。由于本篇论述了瘖、息积、伏梁、疹筋、厥逆、脾瘅、胆瘅、厥、胎病、肾风十种奇特少见病症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和治疗,故名《奇病论》。 本课只介绍脾瘅。 目的要求 了解脾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转归、治则治法、方药。 原文: 724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爲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爲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爲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原文注释】 脾瘅:病名。以口中甜腻为其主要症状。 津液:此指水谷精气,即上句之“精气”。 消渴:病名。以食多、饮多、尿多、消瘦为其主要症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