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科目讲解.ppt
                          当密斯的“Less is more.”一度受到批评和冷落时,但他追求的节点设计和工艺技术的精致性,却被“Hi-Tech”继承和发扬。而现今当红的“极简主义”似乎又把密斯请了回来。  简约主义与现代主义相比:材料的使用更加丰富多样;工艺技术更为精致,且从Hi-Tech的精致的构件和节点,发展到精致的“表皮(Skin)”;显示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简洁中显出精致,简洁中显出雅致。       我们在建筑上已经丢失了传统的手工技艺, 却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技术水平,没有进入工业制造的现代工艺阶段。“粗糙, 没有细部, 不耐看, 不能近看,不能细看” 。     长期以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就建筑艺术而言,只作重空间与形式的创作。却忽略了detail design。建筑师应该进行节点构造的造型设计、工艺和材料设计,即具有“architectural meaning” 的设计。只有这样,建筑才具有positive beauty,才可以近看、可以细看,才耐看。要说现阶段中国建筑与国外的差距,这个方面可能是最主要的。         工厂化生产的厨房设备遭遇到没有标准化的厨房设计和管道布置,加上手工操作粗糙的的现场安装。        工业革命开创了人 类用工业制造工艺代替手工技艺的新时代。         铁做为建筑材料的大规模使用是开始于铁路建设—铁轨和桥梁,随后是铁框架的建筑,配合着玻璃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铁拱(框)架玻璃屋顶的火车站出现,这种结构形式也在温室花房中使用,且从私家花园发展到公共的植物园。但这些建筑在当时并不被看着属于“architecture”。         “艺术不像工业会突飞猛进发展,因此今天大多数铁路站舍建筑在形式和功能上多少还有可改进之处。有些车站功能比较合理,但不象一个公共建筑。”                                                                         1850 理昂雷诺《论建筑》 Coalbrookdale,1777~1779  Paxton,     Chatsworth , 1836~1840 1850 1845~1847 在变革之初, 工艺和材料改变了, 但形式和审美观却有延续性。 1854-1860 1843-1850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成了历史的转折点       当初,工业工艺的粗陋和工业产品的缺乏设计,遭到了试图复兴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运动”的诟病。一方面工业工艺本身在“批判”中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以工业工艺为背景的现代审美观也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 1892 1909     Machine  Aesthetic 机器美学 -- 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观点之一    今天没有人再否认那个从现代工业创作中产生出来的美学。              ---勒柯布西埃 新精神 1920.10      工业制造工艺和手工技艺相比,擅长于简单几何形体的高精度加工,平直,光洁,准确复制是其特长。      传统建筑繁缛的装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遮掩手工工艺对平、直、光精确加工的技术弱势。而传统建筑的曲线和装饰也难以被现在模仿--建造逻辑。 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Light-frame木结构住宅(2000年占全部住宅的87%)  工业化生产的机器加工的规格化小木料 材料的有效利用(剔除朽坏部分) 小间距的均匀排列的框架 现场裁截,钉子连接   美国民主精神和社会结构的体现: 各个构件都均匀地负担 个别损坏不影响大局,可以替换 灵活地开洞(门、窗) 非专业、非熟练人员参加 中国传统木结构 “栋梁之材”的结构 模数化的体系 复杂构造和工艺 专业的匠人和术语 “材分制”等级制度    现代建筑中的精品也体现出很高的技艺。       现在许多建筑缺少体现技艺的细部, 即使是一些很著名的建筑。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两个基础--现代艺术和机器美学受到挑战。  “艺术永远不可能现代, 艺术永恒地回归起源。”                      --克莱尔论美术的现状   “现在是我们重新回到人性, 并让人的尺度成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标准的时候了。”                                                       -- Giedion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密斯的“Less is more.”遭到了后现代的猛烈批评。      寻求传统技艺的再现和体现是对上述挑战的一种回答       清华大学理学院   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       以更高的工艺水平来设计和 “制造”建筑,尤其以精致的节点和精细的加工来体现高超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