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教材编辑.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节 “文化”界说 ;一、中国的“文化”古义
;“文化”古义的要点:;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泛:;文化内容的三个范围:;文化与文明的差异:;二、西方的“文化”含义及其它
;总之,“文化”一词在欧洲文化系统中,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引申到精神生产的,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教育及其发展出来的东西。今天,在英语中,Culture 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如农业为agriculture,人工培养的珍珠为Culturepearls,体育为Physical culture,总之,culture既有物质生产又有精神创造的含义。;这一概念的含义约等于中国古代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与东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学派:
;(3)功能论(结构论)文化学派: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推护社会规范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过分强调文化“模式”、“体系”的运用,而忽视文化动态研究,忽视文化的精神力量与人的价值主体性,因此,其文化思想基本是机械论的。(抽象模式)
;三、文化的实质性含义
;解释:;四、广义文化、狭义文化
;文化形态类别或文化结构的又一种分法;狭义文化:指与特定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范围:即心态文化层,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学术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文化
属于国别文化。;民族有聚散,但文化由民族共同体诸要素组成,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
二、中国传统文化
指鸦片战争(1840年)前的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的两个特性:
1、历史性、遗传性(历代积淀而杂,良莠互杂);
2、现实性、变异性(现实生活的基础,前进与变革的基础)。 ;中国传统社会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弊端:
1、重农本轻工商 2、重稳定轻开放;
3、重人治轻法治; 4、重中庸轻竞争;
5、重考据轻创造; 6、重德行轻科学;
7、重感性轻理性; 8、重权术轻生产;
9、重人情轻交易; 10、重集体轻个体。 ;目前的文化遗址与文物保护:;三、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和方法;本章思考题
1、试析“文化”一词的古今义。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文化概念下一定义。
3、文化可分为哪四层?狭义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4、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目录;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关于历史地理
;二、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特征:
1、疆域、政区:
;秦:郡—县; 东汉:州—郡—县;
隋唐:二级制,唐安史之乱后形成三级制:
方镇(道)—州—县;
宋:路—州(府,军,监)—县;
元: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 明:两京(直隶)十三省(布政使司)—分守道、分巡道(总督或巡抚);
清:省—府—县; 民国:省—道—县;
建国后:省—地区—县。
;2、民族、人口:
;(4)人口特征:;3、地形、地貌: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内为高山、高原、大陆盆地;第二级阶梯内为丘陵、平原、山地;第三级阶梯内为大陆架。
4、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量有变化)、大陆性气候(冬夏两季温差大)、类型多样的气候。古人观天象以测人事,强调天人合一,人事休咎归因于天。
;;一、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三者均在中国秦汉时退出历史舞台。原因:
;2、中国:黄河整体上不适宜灌溉与交通,依凭黄河多条支流(三角洲)与支流两岸。三角洲:古书称“汭”(rui),渭汭(周文化)、泾汭、洛汭(加上伊水,夏文化)、汾汭(伊水、洛水两岸,河南省西部,商文化)。 ; 3、中国与欧洲比较:
希腊——罗马——北方日耳曼民族(基督教文化)(近代资主义)
?
;本章思考题
1、何谓政区?
2、试述少数民族对开发与巩固边疆所做出的贡献。
3、分析黄河流域地区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点南移
;《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君子们“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 ;(二)重点南移原因: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
对垒与融合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古代市商贸易从交易场所来讲,有四种模式: ;从交易方式来讲,则有三种模式: ;中国古代的广告,以前是市声、商幌、牌匾、字号。
西式广告出现于晚清时期的上海,是由英国人梅杰创办《申报》引入的。 ;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型态
;二、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变
;三、商品经济出现的原因
;四、中国传统社会所达到的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1课 问题的抽象(课件).pptx VIP
- 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6——阅读真好(素材).pdf VIP
- 飞机在机库溢油应急处置程序.doc
- 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5——挫折成长.docx VIP
- 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4——青春梦想.docx VIP
- 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绍兴诸暨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Q_320411BFS001-2019TF型扁布袋除尘器系统.pdf
- 【阅读版】读后续写 第1-5期:读懂原文+情节设计.pdf VIP
- 土石方现场协调会会议纪要.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