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五讲 古代国家结构内容资料.ppt
行省最初军民分治,元成宗以后权力集中 。行省长官处理事务实行合议制。重大事情必须报中书省批准。 元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比较平稳。 元朝地方机构 行中书省 宣慰司 宣抚司 安抚司 招讨司 镇抚司 儒学提举司 都转运盐使司 州 府 路 县 州—县 县 州 散府 县 州—县 八、明清时期国家结构 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1、行省逐渐划小,行政层次也逐步简化 。 明朝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或省、府、州、县四级,但三司区划不完全一致。 清朝省、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 三级。 省下之道(分巡、分守)是省的派出机构辖区,清乾嘉以后向政区转化。 2、省级权力配置突出多元化、相互牵制 。 明代布、都、按三司分权,区划也不完全一致。督抚出现后,一省权力趋于集中,但三司依旧独立,督、抚、三司相互制约,并受巡按御史监察。 清朝督、抚权力集中,自主权较大,但总督、巡抚与布按之间形成互相牵制 。 3、从行政区划看,清朝是省、府、县三级 。从官员设置看,却有督抚、布按、道员、知府、知县五级。区划层级与政权层级不一致 地方不容易出现与中央抗衡的势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仍然保持内重外轻的状态 明朝地方机构 中央 内地:布政司(省) 边地:都指挥使司 府 州(直隶州) 卫 土司 州(散州) 县 所 道(分巡、分守……) 卫—————————所 万户所 招讨使司 行都司 万户所 招讨使司 行都司 布政使 按察使 都指挥使 清代地方建制 中央 内地:省 府 州 县 厅 道 直隶厅 直隶州——县 东三省:将军 都统 旗佐 府 州 县 中央 外蒙古:将军——盟—旗 内蒙古: 将军 都统 盟——旗 青海:办事大臣———旗 新疆 将军 都统 领队大臣 办事大臣 参赞大臣 协领 佐领 防御 骁骑校 阿奇木伯克—伊什罕伯克—伯克 西藏:办事大臣——葛夏——营 第五讲 古代国家结构 中国政治制度史 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斗争(《学习与探索》2001、3) 论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化和若干制约因素(《天津社会科学》1996、4)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侧面(《复旦学报》1995、3、4) 汉州唐道的设置与分裂割据王朝的形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9) 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述论(《南开学报》1997、2) 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变》(《历史教学问题》2001、2) 一、西周的国家结构 1、西周实行封建制,国家结构的形态是天下——国——家三个基本的层次。具有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属性。 2、周与诸侯国的关系是君与臣的关系,又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盟主与成员的关系,是大邦与小邦的关系,又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一方面具有政治联盟性质,一方面具有行政管理性质。 3、商已有专制观念,周向集权国家转变(命卿、监国、朝觐),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政权。诸侯国也还没有完成向地方政府转化的过程(盟会政治) 。在直接统治区(内服)权力是完整的,在间接控制区(外服)权力则受到限制 。 4、九州制与五服制。乡遂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结构 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 1、春秋前期,各诸侯国对地方的治理仍然沿用西周的世袭采邑制度。 2、春秋中期开始,出现新的地方行政建制,即县、郡。 3、战国中期,基层组织被改造,由郡统县的郡县制形成,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官僚制的形成。 生产力发展使人们对血缘关系的依赖性减弱,按照能力改变财富、与权力的占有状况,摧毁旧体制,催生新制度。 郡县制与采邑制的主要区别 : 郡守县令(或大夫、长)由诸侯国君直接任免。 郡县长官不享有世袭的封邑,按职务领取俸禄。 郡县长官在中央统一指挥下处理军政财事务。 三、秦汉时代的国家结构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是郡县二级制。 秦朝时期,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的自主权有限 ,郡守、郡尉、郡监分权。形成“内重外轻”的局面。 西汉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调整,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政策 ,取代秦朝极端集权。 秦地方官制机构 内史 郡 都尉 内史 廪牺令铁官长都官长 监御史 郡守—丞(长史)、卒史、主簿 郡尉—丞、士史、尉史 (都尉) 县 县令(长) 县丞 县尉 主吏、狱椽、令史、司御、仓吏、狱吏 乡 三老 有秩(蔷夫) 游徼—亭长 里—里典—什主—伍主 1、汉初地方权重(王国近乎独立,而太守专郡)、权力集中(都尉为太守佐官),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汉初封建与周代封建的异同:周代层层分封,汉初只有一层分封;王国以下仍然是郡县制。汉初王侯具有与周代诸侯相似的权力:自置吏;得赋敛。 两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动 2、汉武帝以后,郡国缩小(多时达109),不足以威胁中央,但权力仍然集中、有一定自主权,足以镇守地方;为了便于监督与协调数量增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中国能建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中国能建电规总院招聘(北京)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年产200吨聚烯烃催化剂技改项目环评报告书.pdf
- 上海浦东新区中小学教师考试题目汇总2024.docx VIP
- 血细胞形态识别培训课件终版.ppt VIP
- (一模)吉林市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电子教案.pdf
- 工程勘测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PDF VIP
- 2.2开通抖音直播《直播营销》教学课件.pptx VIP
- 综合实践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究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