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区教科书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课程.DOC

大陆地区教科书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课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陸地區教科書的發展 半個世紀以來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編寫 課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員 崔巒   半個世紀以來,大陸地區的中小學教材建設在探索中前進,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其中有成績、經驗,也有不足、遺憾。在其間相當長的時期裡,大陸實施統一的課程和教材。中小學各科教科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到目前為止,已經編寫、出版了九套中小學教材,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大陸在教科書的管理體制和編審制度上進行改革:由「一綱一本」發展為「一綱多本」乃至「多綱多本」;由「編審合一」改為「編審分開」。一方面鼓勵編寫不同風格、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教材參與競爭;另一方面所有教材都要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擇優推荐。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情形來說,大體經歷了「學習蘇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恢復傳統,加強『雙基』」「在經歷曲折後反思,注重訓練、培養能力」「深化改革,立足於人的發展」這樣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蘇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   五十年代初,為了適應恢復國民經濟的需要,教育部印發了《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這個課程標準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提出教學要求,滲透文學教育因素,重視思想教育。根據這個課程標準和小學實行五年一貫制的決定,人教社編寫了小學語文課本。由於不久五年一貫制暫緩推行,這套課本只是曇花一現。   從1952年開始,教育戰線和其他戰線一樣,掀起學習蘇聯的熱潮。蘇聯教育書籍被大量翻譯、出版,蘇聯教育、教學經驗被大量介紹,蘇聯專家前來講學。上述諸方面,對大陸語文教材的編寫和語文教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1954年由專門委員會(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提出報告,經中央批准,把語文分為語言和文學兩個獨立學科進行教學。根據這一精神,教育部制訂了中小學教學大綱,於1956年頒發。初中語文制訂了漢語、文學兩部教學大綱。小學語文儘管只制訂了一部教學大綱,但是漢語占有很大比重。根據1956年大綱,人教社編寫了中小學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材編進漢語內容,是和閱讀內容密切結合的,側重從語言規律中學習語言。除課本外,還編了《語文練習》,以體現漢語教學的主要方式是練習的要求。中學語文教材包括漢語課本和文學課本。漢語課本在小學已經學習一些語音、詞彙、語法、文字、標點等知識的基礎上,各冊依次安排了語音、文字和詞彙、詞法和句法、單句、複句和標點、修辭等漢語知識。文學課本包括文學作品以及結合文學作品精授的文學理論常識和文學史常識。文學作品以現代為主,古代為次;中國為主,外國為次;蘇聯為主,別國為次。古典文學作品約占三分之一,現代文學作品約占三分之二。文學理論常識主要體現在20篇「文學常識」課文中。文學史常識則主要體現在編入課本的「作家傳記」裡。   中學文學、漢語分科教材,選材嚴謹,內容豐富,漢語知識系統性強,文學理論常識和文學史常識也有一定的系統性。小學語文課本選編許多名家名篇,注意用語言規律指導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當說,這次教材改革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大步驟,是向語文教學科學化邁進了一步。語文教育家蔣仲仁在回顧這項改革時指出:「語文教學應該科學化……對待語文教學,以為可以不講分析,只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為可以不講規律,只要見仁見智,神而明之,那就不合科學或者不完全科學。這次改革,就是針對這種狀況,補偏救弊,使之科學化。」當然,改革也存在嚴重的問題,主要是學習蘇聯機械照搬,忽視了漢語文的特點,脫離了中國教師、學生的實際,教師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吃力;無論漢語知識還是文學知識,都講求完整的系統,讀寫基本訓練明顯被削弱;文學作品按文學史系統進行編排,有悖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日常需要的實用文的學習不被重視。儘管如此,這次改革在教材建設史上是很有意義的,至今仍令人懷念。 第二階段:恢復傳統,加強「雙基」   文學、漢語分科的教學改革,只進行了三年,到1958年便夭折了。在以後幾年的「教育大革命」中,各地紛紛編寫中小學教材。1961年中央批示教育部編寫十二年制中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社在編寫教材之前,對歷史和現狀作了大量調查研究,語文學科寫出了《六十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情況的比較》,確定了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其中強調「加強語文、外語、數學幾門主要課程」,「注意基礎知識的充實和基本訓練的加強」。在語文方面,隨著1963年中小學教學大綱的頒布,第二次重大的改革開始了。大綱對1958年以來語文教學忽視語文學科規律的問題進行了反思,提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第一次在中小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由工具性所決定,大綱強調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主張多讀多練,讀寫結合。根據大綱精神,人教社新編了一套全日制十二年制學校小學語文課本,從1963年秋季起使用。這套教材有以下主要特點:1.重視識字。根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