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的作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學階段的小班教學 葉建源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暨青年局主辦之培訓班 2006年7月11日 kyip@ied.edu.hk 本報告分為兩部分: 小班教學的概念及其在中學教育的意義 香港中學教育中採用小班教學的經驗 第一部分 小班教學的概念 及其在中學教育的意義 1. 何謂小班: 數量化的觀點 2. 何謂小班: 質的觀點 3. 歐美的發展 4. 歐美進一步削減班額的爭議 5. 對東亞地區大班的迷思 6. 小班在中學階段的意義 1. 何謂小班: 數量化的觀點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小班? (a) 45人 (b) 30人 (c) 35人 (d) 18人 (a) 在某些內陸城巿, 班級人數從60以上下降到45人, 算不算小班? (b) 上海從過去的動轍50人以上下降到現在的30人為限, 算不算小班? (c) 南韓從戰後的每班80人下降到2002年的新標準, 算不算小班? (d) 美國人認為, 20人以上是正常班, 要降到20人以下才算小班。 (e) 要不要再小下去? 10人? 5人? 1人1班? 這是相對的大小的概念。進一步的問題是: 是不是班級越小越好? 2. 何謂小班: 質的觀點 主要的問題是: 小班是不是應該具備某些教學特點呢? 小班:「與理想教學形態相配合的班級規模」 傳統的理想教學形態是學生乖乖地聽講,把老師教的東西好好記住。這種理想教學形態,與大班教學是相適應的,大班教學也是成本效益最高的。 現在,理想的教學形態包括高關顧、多參與、多互動等),過去的大班就難以配合。 因此,合理的班級規模必須以理想的教學形態為依歸。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J. Finn 教授的話(2002),小班是一個「(達致更佳教學的) 促進性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的特點,可能需要不同的班級規模和組合方式。 「促進性條件」: 「降低班級人數造就了有利條件讓老師有更多機會,這些機會包括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指導、及早發現學生的問題並加以糾正,這些都是在大班中鮮有的…」(Finn Wang, 2002, 頁 ix-x) 「…小班讓教師教得更好,換句話說,小班造就有利條件予教師施教,讓學生學習。」(Blatchford, 2003, 頁 150-1) 那麼,所謂「小班」,只是現階段的一個方便的說法而已。更準確的說法,是配合理想教學形態的班級規模。是大是小,按需而定。 3. 歐美的發展 歷史上歐美都是採用大班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 (1592-1670) 的觀念: 一位老師可以同時教授幾百名學生。這是可行亦是重要的。教師教得越多學生,滿足感就越大。大班的環境可讓學生彼此幫助,互相競爭。 而實際上,當合資格的教師人數不足以應付龐大的需求時,大班教學也是有必要的。 英國近代小说家勞倫斯 (D.H. Lawrence) 描述當時的教學情境: 「俄蘇納面對著一班55人的學生,有男有女。他們站著,班房裡盡是一排一排的桌子連人。她完全覺得自己的存在仿如無物,她既無自己的地方,又不像活在那裡。她面臨的是一大堆的學生。」 「她聽見課室後傳來急速的、連珠炮似的問題。站在這班學生的跟前,她顯得束手無策,她苦候著。她這堆孩子共55人,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盯著她,懷有惡意,愛嘲弄人。」 (小說 The Rainbow, 1916, 頁376) 「俄蘇納心裡发昏,為何她要握緊這一切,為何她要强迫55個不愿意讀書的學生去學習……她看見布朗特老師、夏比老師、史科菲老師、所有老師都毫不愿意地幹着這樣的苦差事,就是逼令學生行出一套有紀律、機械式的規範,令整班學生變成自律、專注,繼而向他們灌輸各方面的知識。最重大的任務就是將60名孩童轉化成一種共同的狀態。可是,要達至此等狀態不獨有賴老師本身的意向,學校當權者的意向亦甚為重要,因為學生的意向也受着前者影響。」 (The Rainbow, 頁 382~3) 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所長庫姆斯 (P. Coombs): 「由於六十年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入學人數減少了。很有意思的是,儘管財政緊張,中小學注冊人數下降,許多發達國家還是保持住了教師隊伍的規模使之未受太大的觸動,其結果是降低了學生與教師的比例。」(1985, 頁128) 出生率下降,學額需求減少,為削減班額提供了外部的條件。 同樣重要的,是教育思潮的演變。 經歷了歐洲的盧梭、裴斯泰洛齊,美國的杜威等教育家的洗禮,這些地區的教育理念傾向於以兒童為中心。在出生率減少的背景下,小班變成了非常合理的選擇。 4. 歐美進一步削減班額的爭議 不過,班是否越小越好呢?在歐美的爭論不少,是政策辯論和學術辯論中的熱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