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学概论 曹宏第一章绪言内容资料.ppt
曹 宏
E-mail: caoh207@163.com;《农学概论》教材;本课程安排;1、《作物学通论》曹卫星 高教出版社 2001年
2、《农学概论》李建民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
3、《作物栽培学各论》孙晓辉 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2年
4、《作物育种学》张天真等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
5、《植物生理学》潘瑞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一章 绪 论 2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2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2
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4
第五章 作物种植制度 4
第六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 4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 6
第八章 植物保护 4
第九章 作物生产现代化 2;第一章 绪 论;本课程所介绍的农学(agronomy)是狭义的农学。它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即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二、农学的性质与特点 ;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二)农学的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2.明显的季节性;3.生长的规律性;4.生产的连续性;5.技术的实用性;6.系统的复杂性;三、作物生产的地位;;;;;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约40%工业原料、70%轻工业原料来源于农业生产。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有些轻工业,如制糖、卷烟、造纸、食品等工业的原料只能来源于农业生产,所以农产品在我国工业原料中占较大比重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还较弱,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额在国家总出口额中有较大的比重。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仍将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四、农学的历史;农业生产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 ;(一)中国古代农学的成就;;;我国现存的古农书共有310多部,是古农书最多的国家。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的《吕氏春秋》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学文献,汉代的《汜胜之书》(公元前一世纪)是最早的作物栽培专著,《齐民要术》(533~544,贾思勰)是我国和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公元17世纪)是一部七十多万字的农学巨著,堪称我国近古农业生产的一部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总结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农业生产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仅对我国历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还流传到国外,对各国作物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诗经·大雅·生民》中叙述了周族先祖弃从事农作(即所谓“后稷教稼”)的神话了的历史。后稷的名字叫“弃”,传说出生时母亲因他长相怪异,就抛弃了他,后来又抱回抚养,因此取名叫“弃”。弃在幼年时,就巍然而有巨人之趣。玩耍时他喜好植麻种豆,麻豆茁壮。长大成人,即热心于农耕。他因地制宜,在适合种植五谷的地方,播种收获。黎民都仿效着去耕作。尧帝得知此事,举荐为农师。因为有功,舜帝以邰(地名,即现在的杨凌示范区)作为弃的封地,号称后稷。从此,邰国成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之地,肇始关中之兴,惠泽华夏民族。数千年来,这里放射出遥远而灿烂的辉煌。;我们站在后稷雕像前,仰望这位开辟中国农耕文明先河的不语老者,思绪滚滚: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在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在不断地创新中进步,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才成就了今天的人类文明。今天的文明,发轫于昨天,光辉的未来,肇始于今天。正是这位“农官”使中国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中国有了生存的根,发展的源,为中华民族完成了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过渡,开辟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先河,为杨凌示范区作为中国的农业绿色硅谷的今天奠定了长足发展的基础。;;(二)现代农学的形成;19世纪中期,由于施旺的细胞学说(1839)、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1840)、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和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1865)等对近代科学的贡献,使生物科学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为农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基础。;;第二节 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000年世界谷物总产量20.74亿t,比1970年增长55%。其中稻谷增长68%、小麦增长69%、玉米增长78%。
2000年世界棉花(皮棉)总产量平均1770.8万t,比1970年增长51%。同期,甘蔗、甜菜、油菜、葵花籽、大豆、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