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绿园和《歧路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绿园与《歧路灯》 画面: 青葱的山林,隐约一所学校 同期 教室里传来一阵朗朗的读书声,“皤然两鬓背生斑,因饲疲牛守阜间。儿辈极知农务急,尚嗔痴少肯偷闲。”声音由远及近,惊起群鸟飞翔。 画面:镜头循声而进,走进一间教室,画面定格到教室里朗读诗文的孩子的脸上。 同期朗读延续,声音增大,并将镜头推动到黑板上的诗作上,全屏显示文字。“短发新梳自觉妍,笑呼阿哥近门前:东家妹妹新衫好,侬有昨朝卖茧钱。”声音停后,老师发声:同学们,大家读过这些诗吗? 同学们回答:没有。 老师:那谁能说一下这些诗有什么特点 同学甲:读起来朗朗上口 老师:嗯,还有什么: 乙:感觉很亲切,就像写我们村子里的事儿一样 老师:对,是这个样子,这些诗语言很朴实,还非常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它不只是像我们村里的事儿,他就是我们村里的事儿! 镜头:学生惊异的眼神, 同期声音:议论嘈杂 镜头:老师 声音:这一组诗的作者就是清代我们村的大文学家李绿园,这是他八十岁左右的时候在北京回忆家乡生活的点滴。大家知道李绿园吗? 镜头:学生,同期声音,七嘴八舌:知道,他是个大文学家。他写了个小说,他是我老祖爷…… 镜头:老师,声音:嗯,好,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学习一下李绿园和他的文学创作。 镜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李绿园三个字,镜头渐渐模糊,静音,音乐响起,李绿园画像及“李绿园”三个字字幕在画面正中出现。随着音乐,镜头从远山拉到全屏的波光粼粼的河面 解说词起:渔山茫茫千秋事,滍水悠悠万古心。清代著名文学家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就生活在这风光旖旎的鱼山东麓、滍水南岸一个名叫“宋寨”的小村庄。 镜头:从河水飘到宋寨的村牌。 解说:宋寨北依滍水,西邻鱼山,有清一代,这里都隶属于宝丰县。 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世代居于此地的村民以农耕、捕鱼为业,民风醇厚。 镜头:村民质朴的笑脸、勤劳的身影、渔舟唱晚的剪影 解说:西邻的鱼山更是西周时期应国的墓葬群,数代应侯长眠于此。 镜头:鱼山、应国墓葬群标识牌、博物馆线雕鹰、青铜器物、雅乐之应侯封建、平顶山历史文化名人的画像(市博物馆) 解说:这里还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既有北方文化的温柔敦厚、质朴自然,又有南方文化的清新隽永、浪漫朦胧。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先贤在此驻足。自有史料以来,先后有张良、刘希夷、黄庭坚、元好问等文化名人活动于此。这里还有绵延七百余年,至今依然声势浩大的马街书会。作为元代以来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马街有着传奇的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他们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以曲会友。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三弦书等40多种曲艺曲种和上千部传统曲目在这里集中展现,使得马街成为北宋开封城之后又一个河南俗文学的集散地。这里还有千年古刹香山寺,作为观音祖庭,香山寺是观音汉化的第一道场,对中国观音崇拜有着非同一般的根源意义……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这里存留了丰富的历史文献,文化厚重而深远。 镜头:二程镜头,理学著作的书影 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对此地影响深远,至清代以来,理学之风更炙。宋寨西北约30余公里的宝丰县城(镜头)就有一位闻名豫西南的理学大家李宏志,他的学术思想就深深地影响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也影响了李绿园。 镜头:李宏志及其桥水文集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李绿园逐渐成长起来。 镜头:小孩出生的镜头,可选用大宅门里景琦出生片段,虚化处理。 李绿园于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出生于宋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及父辈都以耕读传家,都做过地方义学的塾师。 镜头:书香门第 镜头:清代私塾老师教学的镜头 李绿园生于宋寨,但祖上却并不是宋寨人,而是从外地逃难才落户于此的。李绿园的祖父是洛阳人,祖居新安县马行沟下范村,康熙辛未年因饥荒逃难到宝丰。潘民中: 据康熙时期襄城县学者刘青芝的《江村山人续稿》记载: 康熙辛未岁,大饥。玉琳兄弟方奉母就食四方,会洛阳会试,玉琳乃留试。遣弟玉玠负母赴南阳去矣。试竣,持七十钱,星夜奔迹,抵南阳之梅林铺,音问渺然。值日将暮,计穷情急,乃坐道旁呼天大号曰:“我新安李某也,寻亲至此,已八百里,足茧囊竭,而亲不可得,独有死耳!”益大号。突有仓皇来前者,即玉玠也。玉玠已为土著延作塾师,坐间,忽心动,若有迫之者曰:“起!起!汝兄至矣。”急出户,闻号声乃前,与玉琳相持泣归。 潘民中:刘青芝为我们讲了李绿园的祖父、叔祖父兄弟两人为生计所迫,扶老携幼居家逃难,聚散分和如有神助的故事。老天都感动了,我们看后也很感动。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李绿园是个外来户,他的祖上世代生活于洛阳新安县。直到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洛阳大饥。绿园祖父李玉琳、叔祖父李玉玠负母携子外出逃荒,流落到滍水(今之沙河)北岸水牛屯。不久又迁到滍水南岸之河岸李村,营种菜园度日。李绿园的祖父李玉琳是个秀才,得地方望族李姓同宗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