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九二一灾难、创伤和视觉消费.docVIP

看.不见九二一灾难、创伤和视觉消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不見九二一:災難、創傷與視覺消費 張小虹 他是一個對「非我」充滿未饜足胃口的「我」。 波特萊爾,〈現代生活的畫家〉 殼鞘般的遮蔽體被打破,我們靈魂苟以安居、與他人區分形貌的遮蔽體被打破,而殘餘在感官知覺有如牡蠣般中心的,盡是縐褶與粗礪,一隻巨大的眼睛。 吳爾芙,〈街道狩獵〉 你知道媒體對一個人有多重要?有一個小朋友問他爸爸:「爸爸,如 果有一棵樹倒了,但是沒有被媒體報導,那它算不算真的倒了呢?」 是的,如果沒有媒體告訴我們山崩,我們不會知道有災難。媒體就是 我們的眼睛,媒體歪了,我們就會跟著斜。 油炸小A,〈台灣媒體怪獸〉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十二.六秒,熟睡中的台灣島嶼突然陷入一陣劇烈的搖撼晃動中,彷彿天崩地裂」(研考會主編,《台灣生命力的再生》34)。這是一句典型九二一大地震的敘事開場白,然而這句開場白卻也像它所陳述的地震一般從中震裂,一分為二:前面過於精準的時間計量,時分秒不差,對比於後面「彷彿」的不確定修辭,讓黑暗中的驚惶,成為看不見西北東南、分不清左右上下的無助狀態。如果誠如班雅明所言,「驚嚇防衛」(shock defense)的精神機制功能之一,即是在意識中將突發事件標示出明確時間(“Some Motifs” 163),那這句前半過於精準、後半過於模糊的開場白,不正可以作為九二一大地震創傷「驚」驗的一種建構方式,一種「後遺」(après-coup)式記憶重組、修補創傷的弔詭:「先發生」黑暗中天搖地動的驚嚇經驗,被放置在「後知曉」的精準時間框架之「後」;而此時間倒置似乎也在表面上減輕了地震創傷的驚嚇,因為放置在句子前半「後知曉」的時間框架,已成功鑲嵌了句子後半「先發生」的不明震動,讓混沌中有了時、分、秒,不再因「彷彿」而恐懼混亂。 在精神分析術語中aprés-coup可做名詞,形容詞與副詞使用,指以前的記憶資料痕跡會依照新的經驗加以重新銘記,而被賦予新的意義與精神效力。可參見拉普朗虛,彭大歷斯37-40。此處對該詞的援引,較偏重其在時間先後次序與因果關係上的逆向建構,而非僅限於該詞常用以處理之性創傷的延遲卸載。 而緊接在這句開場白之後的,則是另一種以科學儀器監測的方式在地理空間位置上的精準標定。 根據中央氣象局在各地設置的地震監測站隨即測得的結果顯示,在台灣中部地區發生了芮氏規模七.三度的大地震,震央在南投縣日月潭西方十二.五公里處。地震深度一.○公里 這次大地震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間的車籠埔斷層發生嚴重的地殼擠壓作用所造成。車籠埔斷層的分布,北起大甲溪、南至濁水溪,長達八十餘公里。主震發生時,斷層上下錯動,地殼擠壓所產生的能量,沿著南北走向的斷層向外傳佈釋放,每秒速度約二至三公里。震動持續至少三十秒,斷層錯動線長達八十公里,平均錯動五公尺以上(研考會主編,《台灣生命力的再生》34)。 這段充滿過於精準的測量數據與地理方位,除了反諷地帶出萬能科學的無能外(地震「事前」無法預測,卻可在「事後」如此精準地監測),是否也一如前面所舉過於精準的時間標示,除了科學的客觀功能性外,更有主觀精神機制上「收驚」的必要性呢? 黑暗中的熟睡,一種無明無光無助無援的「過於模糊」,沒有時間感也沒有空間方向感。「到底發生了甚麼?」必須被「後遺」式地建構:黑暗中的「無所定位」,被化為精準的時分秒與經緯度,黑暗中主體存在樣態的「無能視見」,被轉換為地震本身「無能視見」的地殼擠壓變動,以便能順利鑲嵌在精準的科學數據與熟悉地標之中,「彷彿」天崩地裂、天搖地動的三十秒被停格放大,被想像「視覺化」為以集集為中心,南北竄延的地底動量。 這種「戀物化」(fetishize)地震發生時間的心理機制,亦可見於許多有關九二一大地震的敘事與影像記錄中,例如由台中縣政府編印的《世紀震痛》(1999)封面,便是以影像蒙太奇的手法凸顯一座被地震震壞而錶面停止在地震發生時間一點四十七分的鐘。從「無感」 這種「戀物化」(fetishize)地震發生時間的心理機制,亦可見於許多有關九二一大地震的敘事與影像記錄中,例如由台中縣政府編印的《世紀震痛》(1999)封面,便是以影像蒙太奇的手法凸顯一座被地震震壞而錶面停止在地震發生時間一點四十七分的鐘。 此處的「無感」地震指的是尚未進入知覺-意識層面的「無意識」地震。有關「無感」地震作為災難的初發形態,以及災難無意識作為與災難同速進行的身體反射,可參見廖朝陽〈災難無意識:地震、暴力、後現代空間〉一文。而本篇論文中強調地震驚驗的「彷彿」或「恍惚」狀態,指的不是地震災難初發的純粹無意識狀態,而是(總已是)一種「後遺」式建構下介於無感與有感、真實與現實之間的不確定擺盪。換言之,創傷不僅是「遲來的」也總已是「被遺忘的」:創傷發生的當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