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口语词的难点和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确定“口语词”的难点与对策 ——对《现汉》取消“口”标注的思考 刊《辞书研究》第2004年第2期 苏新春 顾江萍 口语词是词汇学理论对词的意义色彩作出的一种分类。这类词语主要运用于非正式的交际场合,具有通俗、随意、亲切、生活化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一、二版在《凡例》作有这样的说明:“一般条目中,标口的表示口语,标方的表示方言,标书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标古的表示古代的用法,口、方、书等标记适用于整个条目各个义项的,标在第一义项之前;只适用于个别义项的,标在有关义项数码之后。”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的“第三版”(下面分别以《二版》、《三版》代之)却全部取消了“口”的标注。本来标注词的意义色彩标并非每一种词典一定要作的事,可《现汉》原来已经作了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这对丰富词典的功能,多方面地反映词语的色彩与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编纂者介绍,《三版》取消“口”标注的理由是:“《现汉》标口的原为北京口语词语,但这些词语一则由于文学作品的语言与口语趋于一致,不少也多见于书面文字,不只限于口语了,再则有些词使用范围也不好确定。”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概述》,载《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可基于这一理由的改动并未得到人们的认同,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批评还相当尖锐:“取消口的标注所引起的负面效应,表面上看是在于未能妥善处理词语意义特点与言语形式的联系和区别,但仔细探究起来,恐怕还有编纂思想、语言研究的准备不足等更深一层的原因”。提出该批评的文章作了一定的调查,“按拼音字母顺序依次随机抽检了一版本中从A到Z的一些标口的词目作样品,再同修订本的相关词目进行对比。从一版本检出的样品共260个”。 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工作概述》,载《辞书研究》1997年第1期。 杨金华:《浅议新〈现汉〉“口”标注的取消》,载《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一、“口”标注取消后的变化情况 《二版》共有口语词844例,其中整词为口语词的713例,如“【挨个儿】口逐一;顺次”;部分义项为口语词的131例,如“【不许】?不允许:~说谎。?口不能(用于反问句):何必非等我,你就~自己去吗?”取消“口”标注后出现这样几种结果: 词目删除 删除而不再在《三版》中出现的有41例:“半空中、长里、车轱辘、戳儿、打短儿、大年初一、耳坠子、肥田粉、海龙、黑帖、黄病、麂子、加级鱼、膙子、就让、空当子、邋遢、老等、酪酸、零吃、龙须菜、露水珠、谜儿、密匝匝、木瓜、脑门子、炮子儿、打灯蛾子、气包子、钱儿癣、轻粉、屈心、人熊、上尖儿、水鸪鸪、四周围、小肠串气、洋火、洋姜、装腔、堆(zuī)”。 其中某个义项为口语词的只有三个:“【老等】?长久等候不去:他半天不来,我在那里~。?口苍鹭。”“【木瓜】?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深红或白色,果实长椭圆形,黄色,有浓烈的香气,可以入药,是收敛剂。?这种植物的果实。?口番木瓜。”“【海龙】?口海獭。?鱼,身体细长,表面有环状的骨片,有一个背鳍,没有腹鳍,生活在海水中,吃甲壳类动物。也叫杨枝鱼。”其它都是整个词为口语词的。 其中12例带有较明显的北方词语后缀:儿尾词5例:“戳儿、打短儿、上尖儿、谜儿、炮子儿”。子尾词7例:“气包子、空当子、膙子、耳坠子、麂子、脑门子、打灯蛾子”。 改标方,成为方言词 有42条词语取消口后改标了方,由口语词成为了方言词,占所有口语词的5%。其中属于义项口语词的有7条:“饶、家、开、养话、女婿、工钱、公事”;属于整词的有35条:“踝子骨、搅和、搅混、几儿、急茬儿、犄角、犄角、半拉、活便、老鸹、粪门、地根儿、叨登、脆生、刺挠、不大离、活茬、上半晌、中不溜儿、早半天儿、姨儿、鸭子儿、踅摸、街面儿上、晚半天儿、蝌子、前儿、起根、没治、茅厕、落儿、昨儿、下晚儿”。下面举几个例子: 【搅和】《二版》“口?混合;搀杂:惊奇和喜跃的心情~在一起。?扰乱:事情让他~糟了。”——《三版》“〈方〉?混合;搀杂:惊奇和喜悦的心情~在一起。?扰乱:事情让他~糟了。” 【踅摸】《二版》“口寻找。”——《三版》“〈方〉寻找:想到旧书店~两本书。” 【起根】《二版》“口(~儿)从来;一向。”——《三版》“〈方〉?(~儿)从来;一向:他~儿就没有这个打算。?从根本上;从头:这事还得~说起。” (三)无任何标注的意义色彩分析 有760例的口语词在取消口后,没有作别的标示。标示是人为的,词语的意义色彩是客观的,没有标示,不等于这些意义色彩不存在。根据词语色彩的实际情况,760例表现出下面三种情况: 已成为普通词语。共有263例。如: 【官司】《二版》“口指诉讼:打~◇笔墨~(书面上的争辩)。”——《三版》“指诉讼:打~◇笔墨~(书面上的争辩)。” 【看得起】《二版》“口重视。”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