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八年的民营企业,今年撑不下去了.docVIP

做了十八年的民营企业,今年撑不下去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1 原文链接: HYPERLINK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027486.shtml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027486.shtml 做了十八年的民营企业,今年撑不下去了 编者按:一个天涯网友的热帖《做了十八年的民营企业,今年撑不下去了》引发了讨论,这个企业的个例,可以折射出当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艰难处境。融资难,高通胀压力和招工难,无数个类似本文中的企业,不断承受着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挤压。在高速增长的黄金岁月里,他们曾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生力军,如今经济放缓,脆弱的中小民营企业却被推到了风险和压力的第一线。 看到有朋友说广州的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关厂,深有感触,这里我也说一下我们的情况。 工厂由我父母在19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 19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200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19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 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 我爸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原本考虑在2007或2008年上自动线。 2006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然而县镇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就采取了一些今天看来是十分无耻的策略: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里是毛坯厂房,既不符合工业厂房的标准,更无任何装修。地方政府当时承诺的是,各厂以租赁的形式搬入新厂区,自己支付厂房改建和办公区装修的费用,地方政府将在第一个租赁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价格将地皮卖给各个企业。 而如果不搬迁的话,有什么麻烦自己看着办,传闻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环湖景观工程。 说这话的是当地政府一把手,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整个搬厂,厂房改建,厂房装修,耗去了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慢慢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 2006年时通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 我的父亲当年为了留住工人,20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20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 2006年时较1994年的工资涨幅就不说了, 只说2006年的情况。? 厂里一线工人平均工资为1,200,二线为800。 一个月做满20个工作日之后的每天100加班工资。 厂里是免费吃住的。四人宿舍,一天三餐。2007年钢材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我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在疯长的股市,想从里面圈一部分钱,再贷款在2008年更新生产线。? 从行业形势来分析,更新生产线势在必行。? 结果在资金投入了六个月后,遭遇2007年A股惨跌。 还好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父亲只能回到原先的轨道上慢慢经营。 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我爸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 开始采取裁员措施。20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2009年的时候有新闻说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 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有一个跟我们配套了十几年的企业,还请我们去普陀山玩过。 那天他们那边倒闭清算,还欠我们五万应付款。 我爸去看他时,看到那个厂长,五十几岁的人,正被两个二十几岁的按在地上打。 两个小年轻都是债务单位的,欠五十几万。 我爸看这情况,那五万就没提了,直接买车票回来。 2010年的时候人工继续疯长, 普通一线工人2,000都留不住。 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给1,500居然嫌少。 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很多原先二三层楼的房子都换到三四套房。 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都有五六十万。 区区一两千的工资已经不放在他们眼里。 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2010年传闻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2010年民间借贷开始流行, 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 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 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向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2010年人工继续疯长,原材料继续疯长,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润订单也要开始抢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