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临床研究文献11
临床研究文献11
LUNA研究:
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后黄斑色素密度和血清类胡萝卜素浓度的改变
Meike Trieschmann a,*, Stephen Beatty b, John M. Nolan b, Hans Werner Hense c,
Britta Heimes a, Ulrike Austermann a, Manfred Fobker d, Daniel Pauleikhoff a
Received 6 October 2006;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11 December 2006
Available online 19 December 2006
LUNA研究:
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后黄斑色素密度和血清类胡萝卜素浓度的改变
Meike Trieschmann a,*, Stephen Beatty b, John M. Nolan b, Hans Werner Hense c,
Britta Heimes a, Ulrike Austermann a, Manfred Fobker d, Daniel Pauleikhoff a
Received 6 October 2006;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11 December 2006
Available online 19 December 2006
【摘要】
黄斑色素由叶黄素(L)和玉米黄质(Z)构成,有保护视网膜免受光氧化损伤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观测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POD)和血清类胡萝卜素成分浓度改变,来显示机体对补充L,Z和抗氧化剂的反应性。干预组有108位观查对象(平均年龄[±SD]:71.5[±7.1]),其中92.6%有AMD的特征性表现。他们每日补充12mg L,1mg Z, 全部以酯的形式,120mg维生素C,17.6mg维生素E,10mg锌和40μg硒(博视康TM),持续六个月。在补充阶段的5次随访,和补充完成3个月后分别用双波长自发荧光(AF)测量MPOD值。对照组有28位观察对象(平均年龄[±SD]:71.0[±8.1]),未给予饮食的补充和调节,分别在基线和平均29.4(±9.3)周后进行两次检查。在基线时,平均MPOD值[±SD](0.5°)在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504(±0.197)和0.525(±0.189)。在补充阶段,干预组观测到有统计学意义的MPOD值的上升(0.1[±0.009];p0.0008),而在对照组未发现有意义的上升(0.03[±0.02];p0.05)。为了根据MPOD的反应性对补充对象进行四分法分组,我们计算了第六次随访和基线间MPOD值的差值。组I(非应答组)未表现出MPOD值(0.5°处)的增加,尽管可以观测到血清L和Z浓度的增加。其它三个“应答组”最终的MPOD值相仿,组Ⅱ、组Ⅲ、组Ⅳ的最终平均MPOD值(±SEM)分别为0.59(±0.04)光学密度单位(ODU),0.64(±0.03)ODU,0.64(±0.03)ODU。基线MPOD水平较低的观察对象与中等或者高基线MPOD水平的对象相比较对补充试验的反应更容易呈现为明显的MPOD值的上升,或无MPOD的上升。补充12mg L和1mg Z,联合抗氧化剂,使大多数研究对象的MPOD值增加,包括那些患有AMD的对象。但是,仍然有很大比例的对象,虽然有血清L和Z浓度的增加,但在整个研究阶段却未观测到MPOD的扩增。这提示这些类胡萝卜素的肠内吸收障碍并不是黄斑无应答的原因。另外,我们的结果提示饱和机制在视网膜摄取和维持黄斑类胡萝卜素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叶黄素;黄斑色素;博视康TM;玉米黄质
1.引言: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发达国家的首要致盲原因。氧化应激,即指活性氧中间产物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短波长光(蓝光)造成的视网膜损伤,被认为是AMD重要致病原因。
黄斑色素由三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L),玉米黄质(Z),内消旋玉米黄质(meso-Z),在黄斑区聚集而成。在人类,由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无法在体内合成,而完全来源于饮食的摄取。内消旋玉米黄质主要来源于视网膜的叶黄素。由于黄斑色素对短波长光的滤过作用和抗氧化的特性,一般认为黄斑色素具有防止AMD发展的保护作用。
一些研究已经证明,血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浓度与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POD)及饮食的摄入成正相关。
另外,一些非饮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虹膜颜色,种族,体脂含量,紫外光线的暴露情况,吸烟,饮酒和遗传背景等,对血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浓度和黄斑色素光学密度也有影响。然而无论怎样,由于饮食摄取是体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