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人体消化系统的微生物感染疾病 (四) S.typhi的毒力遗传 S.typhi的致病性与质粒相关,质粒控制S.typhi的粘附、入侵、血清抗性等毒力性状。毒力质粒具备如下特性: ①能自我复制、独立于染色体之外 ②能以拷贝形式整合于染色体上 ③能高频率、超负荷地被S.typhi携带 1)体外试验(毒力质粒以自主状态存在于菌体内) Jones首先对S.typhi的毒力质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了毒力质粒与其致病性的关系,并以自主状态存在。 1. S.typhi毒力质粒存在的证实 ①吸附实验(证明质粒S.typhi侵袭力相关) 实验分A、B、C三组进行 A组:S.typhi with plasmid(野生型) →培养→菌液→接种HeLa(宫颈癌细胞)单层→产生吸附→HeLa死亡。 B组:S.typhi without plasmin → 培养 → 菌液→接种HeLa 单层→丧失吸附能力→HeLa 生长 C组:毒力质粒+带TCR-抗性标记的Tn10转座子→重组→重组质粒(具四环素抗性)→转化→S.typhi without plasmid受体菌→四环素选择→带重组质粒的S.typhi衍生株→培养→菌液→接种→HeLa→吸附→HeLa死亡。 ①吸附实验(证明质粒S.typhi侵袭力相关) A组证明:S.typhi的毒力与吸附作用有关,或者说吸附作用是伤寒杆菌的毒力性状之一。 C组证明:毒力质粒独立存在于菌体内。 B组证明:吸附作用由质粒控制。 分析结果 结论:S.typhi侵袭力与质粒相关。 ②血清抗性实验(证明血清抗性与质粒相关) 实验分A、B、C三组进行 A组:人血清→56℃ 30min灭活→接种S.typhi(p+)野生型、S.typhi(p-)缺陷型→培养12h→二者生长良好 B组:人血清→未灭活→接种S.typhi(p+)、S.typhi(p-)→培养7小时→S.typhi(p+)→生长率增加6%、S.typhi(p-)生长率下降53% C组:人血清→未灭活→接种带重组质粒的S.typhi→培养12小时→生长率大幅度增加。 A组证明:血清中存在抗菌物质。 C组证明:血清抗性与质粒相关。 B组证明:血清中的抗菌物质对缺陷型有作用,对野生型无作用。 分析结果 结论:S.typhi的血清抗性与质粒有关。 ②血清抗性实验(证明血清抗性与质粒相关) 1)体内试验(感染小鼠)(质粒以整合状态存在于细胞内) ①毒力质粒在S.typhi中存在形式的证实 S.typhi without plasmid→感染30只小鼠→如以第一个结论为依据S.typhi(p-)小鼠全部存活。 结果:三分之二的小鼠存活,三分之一死亡 分析结果:死亡组小鼠体内分离到S.typhi(p+)菌株,其质粒酶切图谱、毒力特性均一S.typhi野生型相同。 结论:S.typhi染色体上存在毒力质粒的拷贝。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急性肠炎、腹泻物带血、粘液、脓汁、水样。 (一)痢疾与志贺氏菌属细菌 主要细菌 1.痢疾杆菌(最为重要) 2.福氏志贺氏菌 3.鲍氏志贺氏 4.宋氏志贺氏菌 (二)痢疾 1.菌株:志贺氏痢疾杆菌 致病物质 侵袭力 内毒素 外毒素 (1)菌毛——入侵肠壁 ①神经毒性——动物麻痹 (3)外毒素 (2)内毒素——发热 ②细胞毒性——肝、肾细胞产生毒性,HeLa细胞最敏感 ③肠毒性——肠粘膜细胞类似大肠杆菌、致死毒素的活性 毒力 (三)感染特征 1.对回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亲合力强 依靠菌毛的作用完成吸附、定居、生长、繁殖的侵袭性感染。 2.毒素中毒 通过内毒素的作用,引起肠壁粘膜充血、水肿、导致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局部溃疡,出现典型的脓血便。 即反应能力强则致病性弱,反应弱则致病强。 六.霍乱 烈性消化道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称为“Ⅱ号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甲类传染病,是各国规定检疫传染病之一。 1817-1823、1829-1851、1852-1859、1863-1879、1881-1896、1899-1923、1961-1969、1979-1991 6次世界性大流行(印度次大陆) 第7次(140多国家) 1992-1993,以后陆续有小范围流行 霍乱 第8次(世界性) 流行期间,患病数千万,死亡人数达百万之多,尤其是早期流行,造成世界性的灾难。 (一)生物学特性 霍乱致病菌 霍乱弧菌、G ̄、呈弧形或逗点状 兼性厌氧、37℃,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二)致病特性 致病物质 定居因子(菌毛、鞭毛) 外毒素(肠毒素Cholera toxin, CT) (二)致病特性 霍乱弧菌→进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