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煤的形成及物质组成 一、 煤的形成过程 煤是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形成的。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历了一系列演化过程 → 成煤作用 1、泥炭化作用:从高等植物死亡后,到变成泥炭过程; 腐泥化作用:从低等植物死亡后,到变成泥炭过程; 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 2、煤化作用:由泥炭转化为煤的过程; 成岩作用:从泥炭(腐泥)变成褐煤的过程; 变质作用:从从褐煤 → 烟煤 → 无烟煤; 二、 成煤的必要条件 1、植物条件 ——物质基础; 2、气候条件 ——影响植物生长,同时影响植物的分解; 3、自然地理条件 ——植物堆积; 4、地壳运动条件 ——埋藏条件 三、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光泽、颜色、硬度、脆度、比重、断口、裂隙等方面。 1、光泽:从土状(褐煤) → 从似金属光泽(无烟煤); 2、颜色: 褐色(褐煤) → 黑色(烟煤)→ 钢灰色(烟煤) ; 3、硬度:中等(褐煤)→ 低(烟煤)→ 高(无烟煤); 4、脆度:小(褐煤)→ 大(烟煤)→ 小(无烟煤); 5、比重:随变质程度增加,比重也增加; 6、断口:无烟煤; 7、裂隙:内生裂隙 外生裂隙 四、宏观煤岩成分与煤岩类型 四、宏观煤岩成分与煤岩类型 五、常用的煤质指标 (一)煤的元素成分: 主要:C、H、O、N; 有害元素:S、P、As。。。; S的成因:单质硫 有机硫 无机硫 煤中全硫( St,d %)的分级 特低硫煤 低硫煤 中硫煤 富硫煤 高硫煤 1.0 1.0~1.5 1.5~2.5 2.5~4.0 4.0 稀有元素:Ga、Ge、U; (二)煤质指标: 1、水分(W) 水分的来源:植物本身水,泥炭堆积吸水,煤化脱水,地下水,开采、运输中掺入; 存在状态: ① 外在水分(Mf): 大毛细管(d200nm)中的游离水; ② 内在水分(Minh): 存在d200nm中的吸附水Minh≈Mad(空气干燥基水分); ③ 结晶水(化合水):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参加矿物晶格构造的水分。 如: CaSO4?2H2O、Al2O3? SiO2 ?2H2O (二)煤质指标: 2、煤的灰分(A) 指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矿物质的固体残余; 灰分划分等级(A% ) 特低灰煤 低灰煤 中灰煤 富灰煤 高灰煤 10 10~15 15~25 25~40 40% 3、挥发分(V) 粒级 0.2mm,1g,隔绝空气, 900 ±10 ℃,7min, 测得V ,挥发分产率是一个固定值,与水分、灰分无关; 4、固定碳(FC) FC不是纯碳,是由C、H、O、N、S组成的混合物。 随煤阶的增高,煤的固定碳产率也逐渐升高。 5、发热量(Q) 通常指每千克煤在锅炉中燃烧后能被实际利用的热量; (三)煤种分类: 一、 煤层的形成及一般特征 2、煤层顶底板 二、 煤层结构与厚度 1、煤层的结构 煤层包含煤分层和岩石夹层,不含夹石层的称为简单结构煤层; 反之,含有夹石层的则称为复杂结构煤层。 煤层夹矸的物质来源,主要取决于泥炭沼泽所处的沉积环境。 2、煤层的厚度 ——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总厚度:是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 和夹石层厚度的总和; 有益厚度:指煤层顶、底板之间 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可采厚度 :指在现代经济技条件 下适于开采的 煤层厚度。 最低可采厚度:按照国家目前有关技术 政策,依据煤种、产状、 开采方式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