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麓版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整理.ppt
第10课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①倾销商品 ②掠夺原料 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自 然 经 济逐渐 解体 4、影响 3、表现 1、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含义) 2、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为近代工业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业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时间:鸦片战后 2、原因 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减少 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 耕织分离 5、瓦解的区域特点: 东南沿海(为什么?)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太 平 天 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京 天津 北京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洋务企业的背景: 内忧外患 目的:自强求富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创办官办企业 洋务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呢? 1、背景和目的 代表企业 民用 企业 军用 企业 地位 创办者 口号 类型 曾国藩 自 强 求 富 李鸿章 李鸿章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 煤矿 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用企业 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 近代化的标志: 采用机器生产 2、主要企业 军事工业:师夷长技以制夷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用工业:师夷长技以制夷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81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有了这些洋玩意就可以强国富民了 日本漫画中的“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失败 洋务运动破产 材料一: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洋务企业 有什么影响呢? 3、结果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方式 外资企业利润丰厚 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前提 诱导 刺激 推动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原因 变动之三:民族工业的出现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沿海和沿江地区最早受列强侵略,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外商企业最早在沿海沿江地区建立,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建立; 近代工业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便于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引进机器设备。 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 状元下海 甲午战败,国事日非,“甲午状元”做出一个惊世之举:下海经商。马关条约开外国在中国内地设厂之禁,使他振兴实业的精神受到极大推动。条约签订,慈禧老佛爷再也坐不住了,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就是在一筹莫展的情形下,张謇硬是凭借实业救国的理想挺了过来,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帮助下解决了机器问题,1899年4月,大生纱厂正式开工。 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思考:推动张謇弃官经商的原因是什么? 实业救国精神 列强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奖励工商 收回利权运动 (1)原因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2 、初步发展 变动之三:民族工业的出现 大生的辉煌 大生纱厂开工不久,产品就供不应求。第一年,获利12万两,第二年获利15万两。1907年,创办大生二厂……随着资本不断积累,张謇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南通成为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张謇1895》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年代 厂矿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 72 20,907 1895-1911 392 104,424 1895-1911比1872-1894 +5.44倍 +4.99倍 (2)表现 (2)原因 ⒈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⒉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时间:甲午战争后 ⒊ 社会兴起实业救国热潮. 4、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