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小麦会议汤永禄研究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北京小麦会议汤永禄研究员

* 机械化提高播种效率20倍, 改善播种质量、增加产量15%~20%, 降低成本20%~ 30%,提高纯收益50%以上。 稻茬小麦 旱地套作小麦 技术参数 人工 撒播 半旋 机播 机播 ±% 技术参数 稀大窝 带式 机播 机播 ±% A. 播种效率 (亩/d) 1.2 25 1983 A. 播种效率( 亩/d) 1.0 24 2400 B. 播种质量 ? ? ? B. 播种质量 ? ? ? 基本苗数 (苗/m2) 182 246 35.2 有效播幅(m) 0.6 1.0 66.7 分布均匀度 (C.V.%) 26.9 9.4 -65.1 基本苗数(苗/m2) 245 312 27.3 拔节期单茎干重 (g) 0.17 0.27 58.8 单株分蘖数 0.4 1.4 250.0 拔节期LAI 2.58 3.15 22.1 拔节期LAI 1.2 3.5 191.7 C. 投入成本 ? ? ? C. 投入成本 ? ? ? 劳动/农机成本(元/亩) 210 150 -28.6 劳动/农机成本(元/亩) 240 125 -47.9 物资成本 (元/亩) 235 200 -14.9 物资成本 (元/亩) 282 248 -12.1 总成本 (元/亩) 445 350 -21.3 总成本 (元/亩) 522 373 -28.5 D. 产量 (kg/亩) 386 445 15.3 D. 产量 (kg/亩) 265 316 19.2 E. 纯收益 (元/亩) 327 538 64.5 E. 纯收益 (元/亩) 18.4 271 1473 * 稻茬小麦新旧技术对比 新技术:播种效率高 麦苗均匀健壮 原技术:种、肥用量大,浪费多; 麦苗分布极为不匀 * 套作麦新旧技术对比 传统技术:费工费时,播面不足; 个体质量差 新技术:省工省力,生产效率高; 播面足,苗匀苗壮 超高产+农机化运用 2012年四川科技进步一等奖 特别感谢: 于振文院士 程顺和院士 郭天财教授 马传喜教授 柴守玺教授 张保军教授 张洪程教授 高春宝研究员 李雁鸣教授 ············ * * 谢谢! * * * 四川盆地小麦超高产 技术途径分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汤永禄 研究员 博士 ttyycc88@163.com * 内容提纲: 一、四川盆地生态条件及小麦生育特点 二、过去高产技术研究及思路 三、近年超高产技术途径探索 四、超高产技术的农机化运用 * 何为超高产? 普遍认同≥600kg/亩[郭天财2006;于振文2002;田继春2006;et al.] 尽管国内许多地方近年验收产量都超越了这一水平,达到了700-750kg/亩,甚至更高,e.g.山东滕州789.9kg(2009年) 但对于长江流域、南亚地区等广大区域,600kg仍是很高的产量水平 * 四川盆地?小麦? 冬暖春早,冬干春旱,寡日照,高温高湿 小麦生育期间气象要素值 四川内江 四川巴中 山东泰安 生育期天数(日) 179 195 243 平均气温(℃) 11.9 11.3 8.8 平均日较差(℃) 6.3 7.6 10.5 日最低气温≤0℃日数 1.8 10.7 86 平均相对湿度(%) 79 77 58 总降水量(mm) 206 252 142 3月上旬~5月上旬(mm) 107 151 48 有效光合辐射低值中心 四川盆地小麦生育进程 * 小麦具有“两短一长”特点 * 上世纪高产实践及认识 1980s—2005年:高产验收490~530kg/亩 普遍认识:亩穗数难以突破30万,高产技术路线必须走“中等群体(25万)+大穗”路子;要求低基本苗,发挥个体潜力;施肥上重底早追;品种属批叶型 年份 地点 品种 亩产/kg 亩穗数/万 穗粒数 千粒重/g 1981 广汉连山 绵阳11 505.8 23.5 48.8 43.8 1982 广汉连山 绵阳11 506.5 24.8 45.4 45.5 1995 绵阳青义 绵阳26 523.0 23.3 44.7 53.1 1995 绵阳青义 绵阳25 503.5 22.2 42.1 55.2 1995 什邡云西 川麦30 530.0 25.9 43.5 48.4 1998 广汉连山 川麦107 525.7 26.6 47.2 42.3 * 2005年以来的超高产实践 深入研究弱光照生态区小麦生长发育规律,揭示实现超高产(≥ 600 kg/亩)的生理生态基础。 超高产遗传生理与品种选择

文档评论(0)

lau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