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法制观-天府新论.PDF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法制观-天府新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天舟.}论』卯』年摹J期 · 历史研究 ·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法制观 王 纲 . 满族能够建立封建王朝,统洽中国达 268年之久,有着各种不 同的主、客理原周.而 清代前期 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帝都重视法制建设,使官民有所依归遵循,把国家 纳人法治盼轨道,这不能不说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口法 制观作一初步探讨. (一) 清朝统治者意识到,法制对于建立和巩固国家、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意义,所以 在建国之初,顺治帝就十分强调法治.他认为,立 国兴帮,应以。定律为先’“). 什么是律蜘?乾隆十分赞同河南巡抚雅尔图在奏章中的看法:律饲者,百年不墨之成 宪.舞款愈多,则干犯者众.纷更靡已,则遵守为难.…..-夫定律之意.准乎夭理.酌乎 人情.或上刑而适轻,或下刑而适重,其中权量精严,非可意为更张.“ 这里特别强调 法律的稳定性和简明性.国家法律如果朝令夕改,随意更动,就根难得到百姓信任,也就 慎不上建行了.所以乾隆说:若‘意在藉词耸昕,致令条例 日事更张.法难必信.此所关于 攻柄者甚大.朕亦斯不能任其稍为尝试也.“”他于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阔五月在一 道谕 旨中指出:。国家设定律例。历经斟酌损益.条分缕析,已属周详.近来各省桌司新 任 辄于律令内,搪拾一、=,奏请增改.其中固有旧例于情事未尽隐括,应随时酌量变 通者.而未能通彻律意.或就一时已见,率请更易者亦不少.……其实,多谩科条,徒尘 案牍。既无当于政简刑清,且转滋窒碍难行之处.……设徒鳃鳃然备逞已见.议改议增, 适以变 旧章而滋纷扰,于谳狱之道,有何稗益?“∞ 乾 隆认为,国家制定律例.目的是为 了 明罚敕法;辟 以止辟 ’[5.所谓 明罚敕 莹’ 即是讲明犯罪必受法律制裁的道理;。辟以止辟 ,即是用法律翻裁来审l止邪恶犯法. 乾隆认为,国‘家立法,弭盗所以安良.。“’而 辟以止辟。,正是 制治保邦之道。枷 . 要达蓟国家立法的目的,必须首先坚持。明刑弼教。“也就是以刑律宣传于百姓,使 大众知法,畏莹t。守法,以辅助教化的不足.乾隆甚为重视法律的晓谕宣传.Jf毫说:·不教 而诛,朕不为也. 。 不教而诛,又非辟 以止辟之道 .他还就福建省李吴 氏砍伤李魏 氏幼 子一案,通啸各省总督、‘进抚:。即将上年所降办理扬张氏一案榆旨,遍行膳黄出示,井转 饬备地方官,务宜随时剀切训诫,俾穷乡僻壤,咸知戕死幼孩。法在不赦.……此即明刑 弼教之意.。“ 他更要求各省督 、抚 .。嗣后务 当身为表率 ,以化民敦俗为要务.督饬所 属,认真训诲.于所断词讼.收纳钱粮与部民相接时,随时随地将夭理国法之宜畏,身家 性命之宜保。剀切晓谕。使之变相警戒,勉为善庭.“m 康熙、雍正、乾隆都认为,国家法律的执行,主要依靠官吏.因此,官吏必须首先要 一 82— 维普资讯 懂法.如康熙说:。从来有治人.无治法.为政全在得人。“ 雍正亦说:。自古有治人。无 治法 . 乾隆更认为,行之在人 .立法而不实力行之 .何益 m (二) 依律问拟,是执行法律.审理案件的重要准则。乾隆认为:。盖立法而法不行,则人心 无由知警.向来侵贪之犯,人人 皆知其必不正法,不过虚拟罪名,是以侵渔之案 ,白积而 多. “ 早在顺治十七年 (1660年)七月,刑部在议准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裔介条奏各款 中,第一款就是 :问刑以律为主.律者,朝廷大法.凡承问备官.不得失出、,失人.违 者,依律拟罪.“ 乾隆亦说 :法司惟应执律问拟.此所关于人伦国宪者甚巨. flTJ 乾隆针对有关官员在办理案件时,一再出现的随意从宽判决罪当处死的生者,而违背 法律的现象,明确表示,这是一种与法律相悖的。妇寺之仁 .而 妇‘寺之仁.刑官尚不应 出此,何况天下共主.“ 。妇寺之仁.朕不为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