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α1 {教育研究學報}, Vol. 15, No.2 , Winter 2000
。 Hong Ko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0
家庭背景及學校政策與家長參與
子女教育的關係
何瑞珠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透過「簡政放權J 促進家長參與,是近二、三十年來西方教育改革的主要
趨勢 (e.g. Beatt峙, 1985 ; Brown , 1991, 1995) 。在香港,隨著教育統籌委
員會第七號報告書建議全面推展校本管理,促進f 家長參與」已成為決策
者、教育工作者、家長及研究者十分關注的課題。本文將會對家長參與的
本質和影響,提出系統的分析及評論。第一節澄清家長參與的概念,筆者
依據理論和實證的研究,建構出一個綜合的模式包涵三大類家長參與的範
疇。第二節分析家庭背景及機構因素如何影響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第三
節會透過一個實證研究,考察香港小學校長對不同類型的「家長參與」的
期望及實踐,並分析何種家庭因素及機構因素影響家長參與的程度。
關鍵詢:家長參與、權力下放、家校協作
本文通訊地址:何瑞珠,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電子郵箱: estherho@cuhk.edu.hk
276 何瑞珠
文獻回顧
「家長參與J 的概念釐清
1.家長參與的定義
自七0年代,西方社會在有關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政策上,往往
強調讓家長以監護人、教師助手或義務導師的身分 γ 參與學校事務」
(Morrison , 1978) 。但是近年來家長參與的重點,已由校內義務工
作轉為以「家庭為本J 的參與,這包括幫助子女溫習功課、建立一個
有利學習的家居環境、鼓勵子女改進學習表現,以及在家中與孩子商
討學習訐割。這些以「家庭為本J 的家長參與,可說是亞育的父母的
強項。亞裔父母往往礙於本身的文化傳統或語言隔膜,大部分並不積
極參與子女學校內的活動;然而,他們會為子女悉心安排適合的作息
時間,及願意花時間與子女溫習,這例子說明了亞窩父母無論身處東
西方文化下,均較多選擇家庭為本的參與(程介明, 1994 ;沈雪明,
1995 ; Shen , Pang , Tsoi , Yip , Yung , 1994) 。
但也有學者提出異議,認為家長的家內參與並不足以改善整體的
學校教育,並堅稱除非家長在校內亦有所參與,加上學校積極調動社
區資源,否則學校的整體質素就得不到改善(例如Henderson, 1988;
Steinberg, Brown , Dornbusch , 1996) 。因此,若干研究者建
議, [家長參與 J 應、採用一個涵蓋更廣的定義:在家庭、學校及社
區,動員家長的潛力以協助學童與社群的發展(例如Greenwood
Hickman , 1991; Ho , 1998) 。
2. 家長參與的模式
Epstein(1987)在瑪利蘭州(Maryland)的 600 所小學內,對
3 , 700 位任教一、三、五年級的教師和 1 , 200 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
後,辨識出四種重要的家長參與(Epstein, 1987,買 121-122) 。第
一是家長的「基本義務J 家長提供基本的必需品,以確保孩子的健
康,並提供良好的家居環境,以促進孩子學習。第二是家長「在家裡
對學習活動之參與J 通過對孩子諦讀、談論學校生活及督導家課,
讓家長散導孩子的學習。第三是 γ 家校溝通J 通過家長臼派發成績
家庭背景及學校政策與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關係 277
表或家長教師會議,學校告知家長有關學校課程及其子女的學習進度
等事宜,家長就著這些資料有所反應和行動。第四是家長在「學校內
的參與J 家長在教室中或學校內協助教師。家長也可以在組織家長
活動上幫忙,例如組織家長教師會或參與校政事務的決策。 Epstein
所舉的首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