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赏析:《活在理想中与活在现实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人物形象之比较分析 .docxVIP

文学作品赏析:《活在理想中与活在现实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人物形象之比较分析 .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赏析:《活在理想中与活在现实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人物形象之比较分析 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写成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一直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而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说是《红楼梦》中作者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两个女性形象。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解“其中味”时总是习惯于把林黛玉与薛宝钗放在一起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喜好或出发点不一样,便出现了“抑钗扬黛”、“抑黛扬钗”和“黛钗各具风流”等观点。在我看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活在自己塑造的理想世界中,一个活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是对立存在的,她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之处,“无我亦无你,从她能解伊”,互相衬托,各具风采。   接下来我将从外貌、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对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个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一、外貌   林黛玉与薛宝钗都是貌美如花,风华绝代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和“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这是《红楼梦》中对黛玉容貌的描写,通过“眉 ”“目”等的描写,又把她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相提并论,宝玉惊讶于她的美妙情态,也为她取字为“颦颦”。作为大家族儿媳妇的王熙凤可谓见过形形色色的女子,可是在初次见到黛玉还是忍不住地夸赞:“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借王熙凤之口侧面写出了黛玉之美。通过正面与侧面的描写,一个标致的可人儿就活脱脱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宝钗则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红唇、翠眉、圆脸、杏眼,这活脱脱的就是一位标准的中国古典美人的长相。而自小就混迹在女人堆中的宝玉只是看着宝钗的一段雪白胳膊都已经惊呆了,后来宝玉又把宝钗比喻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可见宝钗是多么美。但是,虽然黛玉与宝钗都被曾比喻成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美得令人惊艳的,但是正如贾妃所言:“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娇花软玉一般”。黛玉与宝钗的美是不一样的。“态生两靥之愁”“弱柳扶风”“病如西子”……可见黛玉的美带有一种病态美,袅娜而娇弱,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难怪曹雪芹把她比作“芙蓉”。而宝钗则是“肌肤丰泽”“脸若银盆”,被宝玉比成杨贵妃,这是端庄、妩媚、雍容大气的富态美。如果说黛玉是“芙蓉”,那宝钗则是“牡丹”了。一个是西子式的病态美,一个是贵妃式的富态美,不同的神韵美,使得一个更像是理想中的美,一个是世俗中的美。   二、性格   虽说黛玉被贾府的人视为“孤傲自许,目无下尘”,宝钗则被视为“德、言、容、工”的典范。但是,同为女子,黛玉与宝钗性格中也是异中有同的。虽然宝钗始终以礼教的理性原则压抑了自己的天性,步步按照现实生活中对女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在面对喜欢的宝玉时,仍不自觉流露出了她性格中率真的一面。黛玉虽然清高与孤绝,但是她一开始进入荣国府时也曾用封建礼教压抑着自己,在第三回中写到她谨记母亲的嘱咐:“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即使性格中异中有同,但黛玉与宝钗性格中是异大于同。宝钗不像黛玉一样,是个浪漫主义者,沉迷于自己的理想世界,万事任情率性。相反,她是个现实主义者,注重实际,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诗如其人,《问菊》一诗中“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黛玉清高、敏感、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注重自己的自主人格追求,保持了自然的性情,完全是真我本性的自然流露,从她所做的诗也可窥见一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词》所表现的正是一种生命孤独的深沉感叹,是一种无人懂我的多愁善感。在大染缸似得贾府,黛玉也明白“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复杂,但是父母早亡,寄人篱下的她敏感、自尊心极强,我行我素,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嘴上毫不饶人,常常有尖刻的话语揭露着虚伪和庸俗,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也正因为她的性格如此,得罪了一个又一个人,以至于湘云说她:“专挑人的不是”和“见一个打趣一个”。久而久之,贾府的人自然与她越发疏远。   而宝钗则相反,她善于把握现实,积极适应社会法则, 宽容豁达,随分从时,从容大度,言行举止从礼合节。正如王昆仑所言:“不合礼法的行动,不尽人情的话语,或是随便和人吵嘴呕气的事,在她是绝不会有的”。在贾母问她喜欢什么时,她奉行“悦亲”之道,事事让长辈开心,“深知贾母老年之人,喜热闹戏文,爱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