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专业整理
学习资料 整理分享
浮现语法研究综述
摘 要:通过阐述“浮现”“语法”“语言”含义,详细介绍了浮现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发展。用法先于语法是浮现语法理论的核心思想,它强调语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指出语言形式的使用频率是制约其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浮现 语法 语言
一、浮现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
1987年,功能语法的代表人物P.Hopper发表了一篇题为《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的文章,明确区分了“语法先于用法”和“用法先于语法”这两种语法观,从此浮现语法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功能主义语言学家的重视。对“转换生成语法”而言,句法由语法规则决定的结构单元组成,抽象的语法规则在语言运用之前就已存在,研究语法结构可以不考虑语言运用,就认为句法是自足的系统,这就是“语法先于用法”的思想。而“浮现语法”就认为语法是流动不居的而不可能是先天就存在的,我们所能捕捉得到的“规则”“系统”等等,都是在使用中产生并慢慢定型的,且仍处于变动之中。研究语法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脱离语言的运用,这就是“用法先于语法”的思想。本文主要以Hopper的文章为出发点,介绍浮现语法的基本观点。为了与先验的语法观①(A-Priori Grammar Perspective)相比较,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浮现的语法观。
(一)“浮现”的含义
“浮现语法”又可译成“动态浮现语法”(沈家煊,2004)、“发生语法学”(陶红印,2001),“浮现”主要是跟“句法自足”相区别。
1.语法结构或意义是在语言运用中浮现出来的
“浮现”是指语法结构的变化不是一种内在的、自发的、结构内自主的现象,而是一种“结构化”(structuration)的结果,它认为语法不是事先就存在的,而是一些经常性的用法在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中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产生或浮现出来的。方梅(2011)讨论了修辞的转类与语法的转类,所谓“转类”是指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另一类词。如:
(1)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
“吴王我”意思是说叫我做吴王,是把名词作用动词。
(2)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史记》)
“父事朱家”是说像父亲一样地侍奉朱家,是名词用作副词。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两类:一是实在性的。表示工具,如“剑斩之”;二是比喻性的。如:
老人儿啼(儿啼:像孩子一样啼哭)
天下云集而响应(云集:像云一样聚集)
各鸟兽散(鸟兽散:像鸟兽一样散去)
上述作状语的名词词汇意义没有变,它所具有的“像……一样”作状语的意义,都是由名――动之间词汇意义的关联而产生的解读,是由句法组合而触发的浮现意义。陶红印(2001)发现,“出现”类动词“出现”“产生”和“发生”的基本语义没有显著的区别,它们的差别在于篇章中的语境意义不同:“出现”表示“值得注意”或“出乎意料”,这个特点是从“出现”和它所支配名词的组合格式中推导出来的(如:一种正确的宇宙学说的出现;出现意外;上课时却出现在篮球场上),由于这个特征,一些本来不具备该语义特征的语词在与“出现”共现时也获得了这种语义赋值(如:出现在篮球场上)。“产生”表达相对抽象的概念或“类”的范畴(如产生想法和计划、产生反感、产生资本主义),其感情色彩不是十分明显。“发生”表示负面的事件(如:发生纠纷、发生劫枪案件、在上海发生的战争),这个特征也使得一些中性的词进入这个格式后得到负面意义的赋值(如“发生了一件事”)。也就是说,“出现”的“值得注意”或“出乎意料”义,“产生”的“抽象概念”义以及“发生”的“负面意义”都是从这三个词不同的组合关系中逐渐浮现出来的。
2.语法结构或意义是浮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浮现”的意义不是为了说明一种意义的来源,也不是为了说明语法是怎样发展而来的,而是指一种向滞后结构发展的过程,这个结构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规则、系统等,这种规则或系统是“浮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例如上述三个“出现”类动词不同的语境意义,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组合关系而“浮现”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有这样的意义而导致三个不同的动词有不同的组合关系。
3.浮现出来的语法结构或意义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
一个结构是浮现的,意味着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开放的、流动不居的。对于一种语言而言,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不稳定性是语言的本质状态,说话者主要是从前人相似的交际语境和话题中获取交际经验。例如现代汉语动词“吃”正常的论元结构应该是:施事+(工具、处所等)+吃+受事(固体可吃类食物),但是陶红印(2000)指出,动词“吃”不仅可以带受事宾语(如:固体食物、液体食物),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与教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南京市M小学的.pdf VIP
- 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pptx VIP
- 18J81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pptx VIP
- 隔膜纸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docx
-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确认方案&洁净室臭氧消毒验证&臭氧发生器及其消毒灭菌效果验证方案及案例.pdf VIP
- 202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2023解读PPT.pdf
- 安徽省高中生物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pdf VIP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doc
- 回弹模量原始记录表格及计算.xls VIP
文档评论(0)